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科技变革催生金融服务新模式 监管科技精准度提升

2021-08-07 14:42:00

 

来源:互联网

科技变革催生金融服务新模式 监管科技精准度提升

本报记者 蒋牧云 张荣旺 上海报道

近年来,以数字科技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演进,各国都在努力推进经济金融数字化转型。6月11日,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2021)“经济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在上海举行,会上多位专家就经济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和路径,以及如何提高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金融监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江表示,在数字化时代,科技变革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演进,对金融服务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为了应对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国金融业正在积极拥抱科技变革,加速推进以大数据为生产要素、以科技为生产工具、以场景和平台为生产方式的新的金融发展格局。

关于数字化带来的业务变化,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行长潘卫东表示,传统的信息化是以产品为核心的,而如今的数字化则以客户为核心。以浦发银行的探索而言,如今正在打造“全景银行”,其中包括了四个“全”:第一是全时域,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提供服务;第二是全用户,服务所有的用户;第三是全服务,不仅提供金融服务,也可以与合作伙伴一起为用户非金融服务;第四是全智联。

另一方面,王江特别指出,经济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并没有消除风险,而且风险的展现方式和业态变得更加复杂多变,这对商业银行如何构建全面智能化、现代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外部来看,风险形态的变化更加快速,数字经济推动金融服务更加全面、深入、便捷,新的风险形态不断出现。科技风险、数据风险、欺诈风险、模型风险、网络安全等各类新型风险已经不容忽视,同时各类风险交叉传染方式更加多样、快速和隐蔽。不同风险间的叠加共振更加明显,甚至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会给企业商誉和社会造成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内部来看,风险防控的思维也必须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不断催生业务新模式,平台化、场景化、批量化等获客方式快速发展,具有复杂性高、风险传播速度快、对风险预判时效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必须完善数字思维、用户思维、场景思维、共享思维和共治思维,提升对数字化时代风险的认知和管控能力,从数字化角度重新理解客户服务和风险防控。

本次论坛上,多位专家指出,经济金融数字化发展也带来了网络安全、市场垄断、数据权属不清、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提高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金融监管有着重要意义。

论坛现场也有相关的解决方案提出,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展示了2020年底为上海地方金融监管局打造的监管数据中台,该平台实现了中央金融管理部门、上海市金融管理部门、区级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地方金融组织的纵向贯穿,实现了对小额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7+4”类金融业态的横向覆盖,助力监管部门制定更加精准的监管和服务发展政策。

建信金科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公司已与监管机构开展全面合作,在银保监体系以及地方金融监管体系下,形成了面向监管机构以及监管对象的大数据治理与应用平台。此外,建信金科还依托金融科技力量,助力提升政务服务及社会治理。

(编辑: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