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中概股再起回归潮

2021-08-07 14:15:04

 

来源:互联网

中概股再起回归潮

本报记者 李甜 北京报道

6月18日,京东集团(09618.HK)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这是阿里巴巴、网易之后,国内又一家同时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的公司。

过去二十多年,赴美上市是国内很多科技公司的奋斗目标。最近几年,这一现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有的公司直接从美股私有化退市回归A股,有的公司则选择在中国香港和美国两地上市。随着阿里和京东的回归,百度、携程等公司也蠢蠢欲动。同时,随着2019年科创板正式开板以及《证券法》的推出,A股的吸引力也正在与日俱增,目前已有金山软件等港股公司分拆出金山办公在科创板上市公司。而此前在美股+港股上市的中芯国际,去年已从美股退市,最近在科创板创造了19天的过会纪录。

新一轮中概股回港、回A的背景和动机是什么?瑞幸、跟谁学等中概股被做空的事件,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港股、科创板哪个才是中概股最适合回归的“家”?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广泛采访业内人士,共识是,中概股回归潮是“瑞幸事件”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对于回归之地,不同的企业应该有不同的选择,有些适合回港股,有些适合回A股尤其是科创板。

某国际投资机构的投资董事连冠坤告诉记者,对大部分中概股企业来说,重新上市目前来看还是利大于弊,暂时看不出有明显的反效果。但市场需要警惕估值炒作行为,进行合理的估值体系判断,避免让中概股跨市场套利。

无奈之举

长期研究A股的联储证券投行负责人尹中余对记者表示,2015年左右,中概股经历过一波回归潮,但两次区别在于,上一次主要是因为企业认为在国外上市,价值被严重低估。希望回国上市,存在“套利”考虑。这一次对环境风险的规避,是被重点考虑的一项因素。如今,中美关系不稳定,增加了企业发展的环境风险。

连冠坤认为,收益回报和风险考虑是中概股回港、回A两大考虑因素。从收益角度,“主要还是为了寻求更高的估值,获得更好的市场流动性和超募资金。其次港股这两年也做了一些调整,比如同股不同权,也给了一些有意想回港股上市的企业更多的机会。”

至于选择在当下时机,连冠坤认为 “是因为之前的瑞幸造假事件和中美贸易摩擦、疫情导致的关系恶化等综合因素加起来导致了概念股的估值下跌,长期来看这些中概股的估值体系也是下降的,回来还可以降低一部分政治性风险。”

“美国同事给我的反馈是,美国金融市场那边对此还是持观望状态,他们还是比较在意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情况,并不愿意看到中概股相继回来上市的情况。但中概股也需要做好风险防范。”连冠坤说。

2018年,一级市场闹钱荒,同时港股IPO新规生效,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在港上市,一些新经济公司选择赴港融资,当年还出现了排队上市现象。小米、美团、同程艺龙等引领了那一波潮流,扩大了港股的影响力。

资深税务从业者丁会仁对记者说,小米同股不同权在港上市之后带来示范效应,阿里、京东港股上市也将带动一批中概股赴港上市,他所在机构正在参与这一浪潮。

丁会仁认为,瑞幸和跟谁学等中概股遭做空是中国近几年创业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泡沫必然会全力推动创业企业上市的结果。加上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疫情导致的关系恶化,很多中概股面临抉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