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企业空转套利 监管规范结构性存款
严控企业空转套利 监管规范结构性存款
本报记者 秦玉芳 张漫游 广州 北京报道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部分银行处了解到,已经有地方监管要求压降对公客户的结构性存款的存量规模。多家股份制银行业务人士向记者透露道,业务层面已经接到监管通知,要求在年底前大幅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
近来,因为部分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理财收益偏高,出现一些企业资金套利情况,引起监管关注。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仅3月份以来上市公司发布的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公告就有近200份,其中结构存款类稳健型产品居多。与此同时,上交所、深交所多份问询函显示,多家企业存款及理财产品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仍在大规模融资。
有分析指出,近期中小银行的单位结构性存款增速显著且占比抬升,且伴随“企业空转套利”现象,此次规模压降的同时,也会兼顾违反利率自律机制的定价行为,具体压降规模仍有待确认,初步预估可能达到2.87万亿元。
部分银行压降存量客户 对公结构性存款或“缩水”
近日,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按照地方监管部门要求,多家银行正在全面压降对公结构性存款规模。
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对公业务负责人透露,确实已收到监管部门通知,结构存款业务已经在全面收紧了,“压降得非常厉害”。
某城商行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针对对公结构性存款该行在今年年初便已经收到监管层窗口指导,要求存量客户到期不再续作。
“结构性存款期限较长、收益较高,因此是过去一段时间内银行主推给对公客户的存款产品。”另一股份制银行地方分行副行长告诉记者:“但马上就截止了不能办理了。我们接到的指示是存量及新增客户结构性存款的到期日不能超过10月底。目前企业还是可以购买结构性存款,不过现在结构性存款的利率价格已经很低了。我们现在也不希望客户购买结构性存款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王刚认为,结构性存款会推高银行的负债成本,对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来说,压降银行负债端成本尤为重要,因此监管加强对结构性存款的管控,主要也是压中小银行的融资成本,规范负债端竞争的市场秩序。
某国有银行地方分行的对公业务负责人透露,该行去年就已经全面收缩结构性存款,只有部分旧产品,没有新的产品发行,“主要是资金成本太高,很多中小银行利息都高于4%,“但这对我们来说太高了”。
记者梳理了Wind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10日至6月10日银行发行的适用于对公客户的结构性存款预期年化收益率下限在1.95%~0.35%之间,2019年同期适用有对公客户的结构性存款预期年化收益率下限为4.10%~3.15%。
相比之下,零售业务的结构性存款销售仍在持续。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零售业务人士告诉记者,现在零售条线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推得仍然较多,一般三个月的收益率3%到4%左右,与浮动性收益的产品挂钩,客户可以直接通过手机购买。
近期对于结构性存款的调整主要围绕对公客户展开,不过,去年下半年监管层就开始加强了对结构性存款市场的规范。
2019年10月,中国银保监会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结构性存款定义,规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应具备普通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执行衍生产品交易相关监管规定等。
根据《通知》,过渡期为《通知》施行之日起12个月;过渡期内,商业银行可以继续发行原有的结构性存款(老产品),但应当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的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对于过渡期结束前已经发行的老产品,商业银行应当及时整改,到期或兑付后结清。
新政策落地后,各地监管机构加强了结构性存款的监管。广东地区多家地方银行业务人士透露,去年下半年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都已经基本停售,国有银行原有的一些产品仍持续上线,但收益率普遍走低,股份制银行的利率相对高一点。
根据Wind数据显示,发行结构性存款的银行数量有降低的趋势。2020年5月10日至6月10日这一个月中,银行共发行结构性存款289只,发行人涉及8家银行;2019年5月10日至6月10日期间,银行共发行结构性存款312只,发行人涉及14家银行,2020年与2019年同期相比,减少了几家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