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时代银行大类资产配置优势将凸显 访浦发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蔡涛
大资管时代银行大类资产配置优势将凸显 访浦发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蔡涛
郝亚娟、张荣旺
编者按/2004年国内银行第一只理财产品面世,正式拉开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大幕。15年来,银行理财规模不管扩大,理财产品创新不断。未来,站在资管新规新起点上,银行理财将如何变化?银行在财富管理领域的重点发力方向在哪里?本报将专访多家银行高管,深度剖析理财市场的变革与升级,探讨未来发展机遇与趋势,共同寻找银行理财转型发展的晋级之路。
国内银行理财历经15年发展已经成为资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得到了广泛关注。在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正逐渐向资产管理回归。
在大资管时代,随着越来越多银行同业、信托、券商、第三方财富公司等机构进入资管市场,银行将如何应对?银行理财业务的优势是什么?银行理财产品转型是否顺利,如何实现向理财子公司的过渡?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浦发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蔡涛。
“从目前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在净值化转型中主要有两大难点,分别是存量整改和新产品发行。”蔡涛表示,为实现银行资管部门向理财子公司顺利过渡,银行需要加快向主动管理型资管转变、突出差异化优势、进行数字化建设以提高效率、加快产品创新以满足客户需求以及加快培育“净值化”客户。
强化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中国经营报》:资管新规及相关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监管措施将给银行理财业务带来哪些影响?
蔡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产品全面净值化管理的要求,改变了原有的产品运作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二是非标投资限制增加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银行资管的传统优势;三是现有的风险管理理念、投资逻辑面临调整,需要重塑风控体系和投研体系,交易能力、运营能力和金融科技运用能力等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四是理财的整体管理模式面临重塑,当前主要采取资产管理部的模式运作,未来将向理财子公司转型。
《中国经营报》:截至目前,贵行筹建理财子公司的进度如何?
蔡涛:我行积极响应资管新规和理财子公司办法的要求,积极推动理财子公司的筹备工作。我行于去年下半年就成立理财子公司前期筹备工作组,专门负责浦银理财子公司的筹建工作。目前各项申设和前期筹备工作都在稳步推进中,力争在获得监管部门批筹后尽快实现开业。
《中国经营报》:随着资管新规落地,未来大资管时代下银行理财业务的机遇是什么?
蔡涛:从大资管行业来看,主要有三大因素驱动,使得行业发展前景可期。一是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积累,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愈发强烈;二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不同市场参与主体对于投融资需求更加多元化;三是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融资结构的调整,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风险定价体系的建立为资管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银行理财业务的角度来看,机遇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渠道优势可以进一步扩大;二是大类资产配置优势可以凸显,银行理财在非标资产方面有天然优势,同时在债券投资和衍生品投资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础,未来大类资产配置的优势可以充分体现;三是集团协同效应可以充分发挥,理财子公司可以综合母行资源优势以及自身的能力提升,搭建个人、企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综合化投融资平台,形成生态圈协同效应。
《中国经营报》:相比信托、券商、第三方财富公司等机构,银行理财所形成的专业优势是什么?银行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是什么?
蔡涛:尽管未来银行理财面临其他同业更加激烈的竞争,但是依托庞大的客户基础和渠道网络,银行理财在整个大资管行业中仍然具有相对优势。资管业务轻资本、高收益,对于商业银行具有重大战略价值。
从机构合作角度来看,银行与其他资管机构之间的合作基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业务范围差异和比较优势差异导致机构之间的互补性。在未来尤其是后者体现得将更为明显,业务范围的差异在统一监管大框架下有弱化的趋势,所以未来主要的合作空间会体现在不同机构之间的差异化优势方面。
我认为,未来大类资产配置将会是银行资管的重要优势,资产配置将覆盖全市场,公募基金和优秀私募机构等可以凭借自身在投资与交易方面的优势与银行资管进行深度合作;同时鉴于银行资管投研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他资管机构可以凭借自身在投资研究方面的优势与银行资管进行广泛的合作。
从浦发银行自身发展来看,一是要强化集团协同效应,在考核和激励机制方面,从集团层面上统筹考虑,充分发挥集团各子公司的差异化特点,实现优势互补;二是通过国际化战略拓展业务边界。浦发银行与海外机构合作相对紧密,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便利实现跨市场的业务拓展,不仅可以拓展客户资源,扩大市场份额,而且可以有效满足客户的全球化资产配置需求,分散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可以与国际上的先进机构进行合作,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三是充分利用好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契机,发挥理财子公司的特点和优势,提供专业化、特色化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向主动管理型资管转变
《中国经营报》:资管新规设定了过渡期,要求银行按照“新老划断”的原则在过渡期内完成整改,并向净值化管理转型。银行理财产品应当怎样实现向理财子公司的顺利过渡?在这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挑战?
蔡涛:银行理财转型的核心难点包括存量整改和新产品发行两个方面,要实现向子公司顺利过渡,需要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快向主动管理型资管转变。净值化管理要求和对应标准化资产的固收型、权益型产品占比提升将倒逼商业银行提升主动管理能力,聚焦投资、研究、信评、交易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强化提升,培养引进专业化人才,打造核心竞争力。
二是需要突出差异化优势。银行理财需要挖掘差异化的优势。一方面需要继续强化传统的渠道和风控方面优势,另一方面则需要充分利用自身在资产获取方面的优势,强化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三是进行数字化建设提高效率。在精细化管理要求下,净值化管理难度明显提升,尤其是估值方法的调整需要对估值模型进行重构;产品数量激增,通过系统全流程精细化管控将大幅提升效率与质量,有效降低操作风险;精准获客,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投资服务解决方案,亦需要智能系统的充分支持。
四是加快产品创新、满足客户需求。如何设计并提供符合客户多元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将是资管转型的重要课题。
五是加快培育“净值化”客户。未来产品全面净值化管理,刚性兑付将逐步打破,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客户的接受程度。因此,当前需要根据风险偏好不同的客户设计差异化的策略,做好客户培育工作。
《中国经营报》:自资管新规出台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直下行。银行理财收益下跌的原因是什么?未来理财子公司将如何通过产品创新、投资管理能力提升,在复杂环境中为投资者带来稳健持续的投资回报?
蔡涛: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利率快速下行,理财收益率与整体利率下行方向一致,直接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
理财子公司要为投资者带来持续的投资回报,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发挥大类资产配置的优势,拓展投资范围和投资边界,在复杂的环境中通过多资产配置对冲单一资产风险,实现稳定回报;二是要充分发挥理财子公司在风险控制方面的优势,做好风险控制;三是充分发挥渠道优势,做好投资者分层工作;四是加强与不同机构的合作,优选头部机构在投资和研究方面为理财子公司提供专业支持;五是要强化自身能力的提升,体现在投研、交易和系统建设方面。
《中国经营报》:未来银行理财将走向何方?银行的应对之策是什么?
蔡涛:在统一监管框架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将面临银行同业、公募基金、证券公司和保险资管等机构的竞争。不过,从银行理财的总体格局上,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预计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由几家理财子公司引领,其他中小理财子公司跟随的局面。从应对的层面来讲,银行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战略定位要符合自身特点。不同理财子公司需要找准符合自身发展的差异化发展路径,一方面要实现有别于非银行理财的其他类资管机构的差异化优势,另一方面还要寻求在银行理财子公司之间的竞争优势。
二是要处理好集团协同与市场化运作之间的关系。当前,依靠母行资源、发挥好集团协同优势,是理财子公司生存的支撑和保障;但是,从长期来看,理财子公司必须加快打造独立面对市场的能力,才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三是要全面提升自身能力。这主要包括投研体系、风控体系、系统架构和体制机制等重要事项,进行长远的系统性思考和规划,并明确阶段性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