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堵房企融资暗道
银监会堵房企融资暗道
在防范金融风险,弥补金融短板的强监管态势下,银监会相关法规的出台持续提速。
近两天内,三个管理办法,再次表明了监管对金融风险加强管控的决心。以刚刚颁布的《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为例,对限制性行业的融资、不达标企业的绕道融资将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增强此前多项政策落地的执行效果。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2017年以来,监管的法规制定和相应检查逐步落脚到银行业务实操,从行业的各类乱象着手“堵漏”,在监管“有法可依”上迈出了一大步。
绕道贷款的生意
监管从宏观调控上禁止违规资金流向房地产等限制性行业已经好几年了,然而在资金的逐利下,仍有大量资金通过绕道的方式对房地产等行业输血,而委托贷款就是其中关键一环,部分企业甚至将资金借与房地产等企业作为一门生意。
据记者了解,在商业银行加强了对房地产信贷资金管理之后,“白名单”制度已经是一个通行的做法。大型房地产生贷款“不增”,中小房地产商则很难获得授信,这也让委托贷款等类信贷业务成为了一种比较盛行的做法。
“如果一家地产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很难,可能就会寻求委托贷款。有的委托贷款利率会比较高,对于资金闲置的企业也能赚到钱。”一家股份制银行杭州分行负责人表示。
他向记者透露,“一些企业通过内部资金腾挪,然后做委托贷款,让出借资金获得高息收益,有的则包装成理财产品在市场上兜售。”
据了解,委托贷款向房地产“输血”的风险早在2016年就已经被监管部门所重视,但相关法规的出台速度相对较慢。2016年底,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异动,有约5.5万亿元资金流向房地产推动了市场,委托贷款当时就被指为绕道的渠道之一。
“当时对于委托贷款是窗口指导,但还是有部分银行肯定在执行上是不到位的。”前述银行人士认为,此前甚至有企业依靠这种模式赚钱,而资金仍源于银行贷款。
该人士称,这种委托贷款在2016年非常盛行,不少委托贷款的利率高到年化18%,也出现过一些纠纷或者逾期,很多情况下的操作都有灰色地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委托贷款在市场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银行出客户和做风控,另一端的资金从外部找。银行承担贷款责任,相应收取的中间费用也较高;另一种方式是由资金方来找客户和做风控,银行仅仅相当于一个中介角色,不承担责任,收取的费用也不多。
委托贷款的盛行是因为贷款上的限制,但是却没有降低相应的风险。“银行之前的房地产客户不能授信了,就委托给外部的资金,风险的承担方仍在银行,有的甚至银行做兜底,承诺银行未来接盘等等,并没有起到解决信贷结构调整降低风险的作用。”上述人士认为,银行做后盾担保的委托贷款可能企业在融资上利率就低些。如果银行只充当中介的角色,可能这部分的利率也会高出很多。
实际上,除了房地产之外,煤炭、钢铁等等限制性行业的企业融资也是如此,一部分资金是来源于委托贷款,庞大的规模和并不明确的用途在其中隐藏很大的风险。
“并非是说不能做委托贷款,而是要规范运作,不能通过该方式进行套利、炒股等等。”该人士表示,按照监管的意图,委托贷款应该也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