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融玩科技:银行数字化转型
传统金融玩科技:银行数字化转型
出门可以不用带现金,取款可以不用拿银行卡,办信用卡也可以不去网点排队……作为普通老百姓而言,2017年最大的感触在于银行业移动化、智能化的服务体验升级。
回顾2017年,金融科技依然是年度热点。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迭代更新,行业聚焦金融科技的重心也发生了转移,科技已逐渐成为推动传统金融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
不过,科技的迅猛发展也为传统金融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时代,银行聚焦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未来趋势。
转型升级新驱动
2017年3月28日,一则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消息引发了市场剧烈反应。而在此之前,传统银行巨头和互联网巨头联手仍很难想象,然而自建行与阿里合作消息之后,2017年大型银行联手互联网巨头已经成为事实。
两个多月后,其他三家国有银行亦纷纷出手“联姻”互联网巨头,在金融科技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6月16日,工行与京东正式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金融科技、零售银行、消费金融、企业信贷、校园生态、资产管理、个人联名账户乃至电商物流展开全面合作;6月20日,农行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合作领域主要是金融科技、金融产品和渠道用户,双方还将组建联合实验室、推出农行金融大脑,在智能获客、大数据风控、生物特征识别、智能客服、区块链等方面探索;6月22日,中行官网宣布“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中行与腾讯集团将重点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普惠金融、云上金融、智能金融和科技金融。
从“互怼”到“暧昧”再到如今的“联姻”,银行业在与BATJ等为核心的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与合作中,开始加速抢滩金融科技的战略高地。
在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时代,互联网企业在大数据及场景上有着先天优势,而这恰是传统银行业在零售转型中的短板。因此2017年转型升级、跨界合作、发力科技成为银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作为提供货币服务的传统金融机构,银行如何在金融科技的冲击波下寻求突破?德勤前咨询顾问、《银行3.0》作者Brett King在2017年12月6日中国首届数字银行高峰论坛上提出,银行4.0时代,银行服务将会嵌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技术的体验将越来越重要。“对于中国或全世界的银行来说,可以通过与技术公司合作、收购一些技术公司或自我技术研发等方式提升技术能力。”
2017年除了国有大型银行联手互联网巨头之外,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等中小银行纷纷宣布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借助外部场景催化技术升级。除外部联合,银行也在加大科技投入,提升金融科技内生力。
以最早进行零售转型的招行为例,该行在金融科技的建设方面也一直走在前列。此前,招行行长田惠宇曾强调,金融科技成为招商银行转型下半场核心动力。招商银行方面表示,2017年起该行把每年营业收入的1%计提为金融科技创新基金。
同为总部在深圳的全国股份行,平安银行则依托集团“大金融、大健康”布局大刀阔斧地改革。在位于福田区的总部办公楼上,原来仅200人的IT技术服务部门,仅在一年之内扩充至2000人,从前端服务到后台管理,都有技术人员的参与。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此前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曾透露,未来将持续加大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并完善科技基因内化到银行各个部门。
无论是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还是加大投入提高内生动力,金融科技都在从运营管理、服务模式及产品设计等各方面深入影响着银行的发展,对存、贷、支付、融资、理财等传统业务进行着颠覆性冲击,推动银行运行机制和流程的重构,重塑银行业金融生态。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机构支付、理财等零售业务的影响更加深入。他表示,互联网金融在支付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零售方面,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冲击较大,目前虽然大额支付仍是银行占优势,但在零售业务上越来越多的交易都是在网上进行。“另外在理财方面,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发展,智能投顾等新型理财产品投入运营,这使得传统金融机构面对大量个体大批量开展理财服务的目标成为可能,未来金融科技在这一方面的运用也将加快。”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也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冲击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二八定律”,对长尾客户的挖掘成为银行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在此背景下,2017年各大银行纷纷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推进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也为原先结构单一、同质化突出的商业银行竞争带来了新的方向和机遇。他认为,2017年各大银行与BATJ等互联网巨头建立合作,2018年这些合作将具体开始启动,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