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奇葩抵押案频现银监会缓释潜在风险
银行奇葩抵押案频现银监会缓释潜在风险
作为商业银行贷款风控的最后一道防线,抵押品直接决定了坏账处置中银行的实际损失。在过往种种恶性事件的案例中,风险化解的关键也往往集中在抵押品上。
然而,各家银行长期以来在抵押规定和执行上存在一定差异,缺少统一标准以致市场混乱。尤其是在经济下行,银行坏账不断增多的情况下,监管出台新规“补短板”已成必然。
5月8日,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并指出当前部分商业银行押品存在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流程不规范、风险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其风险缓释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指引》明确将押品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相关制度安排,指导商业银行规范和加强押品管理,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银行抵押奇葩多
“由于商业银行在贷款中过分看重于抵押物,所以抵押这一环节就沦为了风险底线。在企业偿还债务出现困难时,处置抵押品也是‘最后一步棋’。”一家国有大行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抵押的风险在于押品和银行流程两个方面。
该人士称,押品的真实性是贷款发放的前提,银行贷款程序上和规定执行上都应该严格。4月份,市场上较轰动的是山西运城一家淀粉企业通过伪造印章和材料,两次向多家银行骗取了总额高达14亿元的贷款,可见其手法屡试不爽。
“较常见的有伪造房本、伪造合同等等行为,一旦债务到期借款人无法偿还,抵押物的造假就会造成银行损失。”他表示,这种贷款材料的造假往往在贷前,银行对押品的核实要确保落到实处。
对于抵押物本身,“货不对板”也是常见的风险之一。2012年11月29日,龙江银行双鸭山分行与宝清县程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程达公司”)签订借款合同,约定程达公司以1200吨价值1560万元的白瓜子作为质押担保,在龙江银行双鸭山分行借款700万元。
半年后,银行发现程达公司申请贷款的实际质押物中白瓜子只有47.15吨,价值46.2万元,剩下的440吨全部是白瓜子皮,且毫无价值。实际上,该笔贷款到期之后程达公司贷款也无法偿还,银行蒙受损失不可避免。
除了押品“货不对板”之外,“一物多押”也是一个较大的风险点。三年前,青岛港大批钢材和矿石“一物多押”案件至今影响深远,其中民企青岛德诚矿业有限公司通过到不同银行重复质押仓单的方式骗贷超过10亿元,造成当时所有银行都暂停了钢材抵押和矿石抵押贷款业务,最终企业的资不抵债还是给银行留下了大笔的坏账。
“即使在正常的银行抵押流程中,对于抵押物的价值评估也有很大的弹性。”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表示。
一年前,浙江神鹰集团深陷巨额债务无力偿还申请破产,但是其1.57亿元债务的担保方菲达环保名下有“32套商铺、评估值1.42亿元”的不动产,却仍宣称可能给银行带来近1亿元的损失。究其原因,当时该公司商铺资产在抵押物评估上高出了市场价格一倍。
此外,近几年股票质押贷款模式所暴露出的风险也很频繁。部分企业在股票平仓线无力补充抵押物,但是银行强行平仓也有困难,导致银行被“绑架”承受市场风险。
比较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些城商行和农商行在区域内采取“用树抵押”“用酒抵押”等方式,也给贷款“埋了雷”。
一家股份行信贷经理表示,“有的企业可能不直接采取用树做抵押,而是通过关联企业采购的方式,用供应链合同的方式进行贷款,而这种贷款可能更具隐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