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业务纳入广义信贷 银行理财受约束
表外业务纳入广义信贷 银行理财受约束
《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从央行网站获悉,央行将于2017年一季度评估时开始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
“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衡量风险,引导金融机构更为审慎经营,需要加强对表外理财业务的宏观审慎评估。”对此,央行有关负责人解释称。
受访业界专家称,上述举措对银行理财业务进行了一定的约束,引导银行合理匹配表内、表外的资产负债结构。这充分体现宏观审慎监管要求,有助于控制理财业务风险。
有助化解金融风险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MPA评估包括七个方面十多个指标,广义信贷增速是其关键因素,影响相关评估结果。
央行有关负责人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前期人民银行就表外理财纳入MPA广义信贷指标开展了模拟测算,金融机构和相关工作人员对此已有了逐步熟悉、调整和适应的过程,相关工作进展总体顺利,目前看实施条件已经具备。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将于2017年一季度评估时开始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
这在业界受访专家看来,该举措充分体现宏观审慎监管要求。2016年,人民银行开始建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旨在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角度,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增长的需求以及自身资本金的情况,保持业务的稳健增长。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邵科认为,“此次央行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之内,是为了避免银行通过表内业务向表外腾挪、规避信贷调控和宏观审慎监管要求,使银行业务扩张更加平稳有序,信贷增长适应经济增长合理需要。”
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来自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2015年,银行理财资金账面余额平均增速高达48%,远高于同期银行业贷款平均增速(14%)和M2平均增速水平(13%)。截至2016年6月末,资金账面余额2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2%。
对此,邵科对记者指出,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在完善融资结构、服务实体经济、满足投资者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蕴含着一定的风险:一是流动性风险,理财资金来源具有明显的短期化特征;二是杠杆化风险,理财往往可以通过场内债券回购、场外结构性产品和分级基金等方式提升杠杆水平,部分甚至通过代持、抽屉协议等模式进一步放大杠杆;三是信用风险,相对银行相同期限的其他资金来源,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要求普遍较高,这意味着需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在当前经济下行的环境下,理财资产的信用风险压力不小;四是“刚性兑付”风险,银行出于声誉风险以及业务续作的考虑,往往对理财产品实行“刚性兑付”;五是传染性风险,银行理财业务,特别是通道模式涉及多家金融机构,各自扮演出资、通道、增信、授信额度出借、代持等角色,在带来同业风险的同时,也导致风险通过交易链、信用链、资金链的传染。
因此,在邵科看来,为了保障银行理财业务的规范发展,监管层近期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政策。此次央行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之内,对银行理财业务进行了一定的约束,引导银行合理匹配表内、表外的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发展模式、择优续作业务,避免野蛮生长。
对此,央行有关负责人解释称,当前未纳入MPA的表外理财业务增长较快,部分银行的业务还潜藏着一些风险。一是表外理财底层资产的投向主要包括类信贷、债券等资产,与表内广义信贷无太大差异,同样发挥着信用扩张作用,如果增长过快会积累宏观风险,不利于“去杠杆”要求的体现与落实。二是目前表外理财虽名为“表外”,但资金来源一定程度上存在刚性兑付,出现风险时银行往往不得不表内化解决,未真正实现风险隔离。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衡量风险,引导金融机构更为审慎经营,需要加强对表外理财业务的宏观审慎评估。
短期对银行理财业务或有影响
根据央行网站消息,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具体为:表外理财资产扣除现金和存款等之后纳入广义信贷范围,纳入后广义信贷指标仍主要以余额同比增速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