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企业创新三大动机:活下去、赚大钱、做事业

2021-08-07 09:29:24

 

来源:互联网

企业创新三大动机:活下去、赚大钱、做事业

当前中国处于艰难的转型期,如何实现转型?都在用同一个概念,叫创新,中国要把经济增长的方式变成创新驱动,那么,什么是创新?为什要创新?

创新,通俗地讲,就是要形成新的生产力。从原理上讲,创新就是改变生产函数,改变生产函数就是资源的配置状况。创新涉及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是资源,第二是技术。所谓资源就是作为企业或者个人如何获得一定资源,然后有效的配置这些资源,使它能够发挥最大的生产效力。同时,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非常积极的因素,所谓技术就是把没有用的物质转化为有用的资源,或者将初级资源转化为高级资源,最终形成有用的产品。所以创新不只是简单的配置资源,而是提升资源,提升人类对资源的加工、制造、转换的能力。

进行创新总是基于一定的动机,那么,创新驱动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创新?

通俗地说,企业创新的动机通常有三:活下去、赚大钱、做事业。

第一是活下去。活下去是生物竞争的最高原则,所有生物竞争的目标都是活下去。同样,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行之际,很多企业生存很艰难,对他们来说活下去最重要,所以为了更长久的活下去企业会选择创新。成为“长寿企业”是许多优秀企业的奋斗方向。

第二是赚大钱。经济学家认为,对于传统型企业而言,创新就是为了找到更有效的方式赚更多的钱,即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在现实经济中,企业绝不仅仅局限于赚钱。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创新不仅仅是为了赚大钱,更重要的目标是做事业。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不同的经济形势,所思所考也会随之改变,所以企业创新的第三种动机是做事业。当一个企业做大、做成功之后便开始思考为社会为人类做更大的事,甚至会认为赚钱不过是实现伟大事业的一种手段。有些希望成为伟大企业的公司,努力以自己的事业成功来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智慧城市建设就是一个如何通过经济发展、企业成长、创新让城市更美好的大事业,这也就是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价值所在。

每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价值和文化环境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如此,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会走向不同的方向,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现如今我们提出通过互联网建设智慧城市,即互联网+智慧城市,但是,互联网到底是什么?互联网思维是否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互联网将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一位研究互联网的美国学者说,互联网实际上就是电脑加电话,多台电脑连接多部电话。当然电话只是比喻,电话可以是宽带,可以是其他的各种各样的网络连接方式,总而言之,把无数台电脑连在一起就形成了网络。

此时,新问题出现了:互联网的逻辑是什么?是集中的决策系统,还是没有中心的分散式的系统?智慧城市是通过互联网实现更有效的运行和管理,那么,它的逻辑是什么?智慧城市建设是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来做,还是通过更加分散式的智慧网络形式来实现?这是完全不同的设想和创新思维。

有位著名的城市研究学者说,如果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集中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这是福特式生产方式的延续,未必适合今天和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文化认为大规模的生产、大规模的市场、集中力量可以办大事,但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大循环,更重要的是微循环,无论是解决资源问题,还是环境问题、水的问题等,实际都可以通过建立各种微循环机制、系统来实现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而且比大规模、大循环的方式更有效。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

这种思路未必是唯一正确,但这给所有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人一个很深刻的启示——在构建智慧城市时到底应该用怎样的创新逻辑来解决我们人类面临的问题?

任何一种技术在进入一个国家、地区的时候,必然会受到这个国家、地区的价值观和文化的深刻的影响,所以互联网在中国的表现和在德国、美国的表现都不完全相同。大规模的网购、砍价、物美价廉式的竞争出现在中国,而非其他国家,原因是这种格局符合中国文化。

所以当互联网以一个没有中心、等级,高度分散化的智慧网络形态植入到中国的文化、经济中时,中国人应该思考应该如何利用它,如何使这个技术最大限度的和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发展阶段、中国的文化环境相结合?从而能让它发挥更好的作用,从而使它真正推动中国走向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本报记者郭少丹整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