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输血两融未叫停 387亿规模为起步阶段
险资输血两融未叫停 387亿规模为起步阶段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1月9日晚间有媒体报道,多家保险资管公司接到保监会电话通知,禁止险资为券商融资融券业务提供资金。对此,1月10日,华泰证券金融团队表示:“传保险资管全面停止‘两融’产品发售,这是假消息。经我们认真地多方确认,保监会是约谈了与某证券有业务往来的几家保险资管,了解业务情况,并提醒注意业务合规风险。这一简单行为,被市场误读,并快速放大。”
据证券日报报道,“2015年险资会适当降低资金成本参与券商‘两融’,而保监会规范上述行为也就情理之中。”华泰证券金融团队指出。
华泰证券金融团队表示,“保险资金此前因成本过高,券商‘两融’避而远之。从目前情况看,各券商很少从保险获取资金,原因在于成本过高。银行的资金成本5.8%-6.2%,险资成本高达6.5%-7%,从理性角度,券商从保险拿钱的意愿极低,我们判断1.05万亿元‘两融’盘中,来自保险资金不足500亿元。”
上周五,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称,按照2014年年初统一工作安排,证监会于2014年12月份对部分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回购交易、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等融资类业务进行了现场检查。目前,现场检查已经结束,正在梳理汇总有关情况。
据悉,保险参与“两融”业务处于试点阶段,截至2014年年末,实际规模387亿元,目前相关业务正常运行。华泰证券金融团队表示,“险资有加大输血券商‘两融’的意愿。2013年至2014年,险资快速配置非标,但2015年压力增大,原因是地方债务平台问题。作为2015年的开局之时,险资大概率是要加大信用债、权益的配置比例,同时,非标如果维持原有比例,对于新增资金而言,券商‘两融’无疑是个好出口。”
“‘两融’规模仍将上升。”华泰证券金融团队称,“两融”余额从4000亿元到10000亿元,用了不到5个月时间,这是券商全力以赴做大资本中介业务的结果,也是市场配合的过程。近期,各家券商资金紧张的局面开始舒缓,短融、短债、收益权转让等工具开始募集资金,后续股权融资计划更是将引来巨量资金,消除资金供给瓶颈。另外,根据测算,“两融”余额可达3万亿元至5万亿元,目前远远未到天花板。
另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截至2014年底,保险资金参与证券公司两融业务的实际规模为387亿元。也就是说,在目前1万亿左右的两融盘中,保险资金的占比不足4%。一位保险投资圈人士分析,之所以尚未形成规模,一方面是因为仍在试点起步阶段,另一方面是从保险机构融资的成本相比银行要高。
“我们认为,市场对于此次传闻的反应过度了。”受访的多位保险资管人士表示,一来,目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券商两融业务的合作规模有限;二来,总体上风险可控,即使投资两融也是投收益权的优先级,有劣后资金当安全垫。
“风险可控的原因还有:一是客户进行抵押的股票,都必须是优质蓝筹;二是股票打折抵押,目前一般为市值的七折;三是双重保险,除客户抵押外,券商作为担保人也要承担风险,一旦有损失,在扣除客户的抵押外,券商要填补后续亏空。因此,除非市场大跌,否则保险资金输血给券商,对保险机构的风险并不大。”一位保险投资圈人士如是分析。(编辑:禾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