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将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
粤港澳大湾区将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
对标国际一流湾区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终于出台。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粤港澳大湾区2022年基本形成、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做出长期的纲领性安排。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区域最大的不同在于港澳和内地的关系,因此定位就是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下,做内地和港澳合作的示范区。
“目前内地的资本项改革不可能很快放开,可以更多地利用香港、澳门‘一国两制’的优势,构建一个能够服务于全球的金融网络。”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宏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纲要》里涉及了跨境金融合作的问题,未来在金融市场上的互联互通将有利于国际资产配置。”
突出港澳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纲要》特别突出了港澳的作用和区域融合的作用,明确了未来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港澳承担的功能和作用。”刘国宏说。
张燕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同其他区域最大的不同在于涉及到港澳和内地的关系问题,粤港澳是“一国两制”两种制度,因此定位就是要做内地和港澳合作的示范区。另外,粤港澳大湾区处于不同的关税区,在出入境等制度上总是会有一些差异的。
“因为涉及跨关税区的合作,不仅仅是城市间、区域间的融合非常重要,《纲要》还强调了区域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概念。”刘国宏表示。
在谈及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时,受访专家认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其高度的国际化、法制化水平,是内地其他地方不具备的。澳门在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以及与葡语国家的商贸合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纲要》指出,战略定位上,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过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从大湾区内部来说的,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意味着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建设大湾区不仅仅是为了发展大湾区,而且是探索一个新的经济体系,对探索新的模式有一定示范作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告诉本报记者。
据新华社报道,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2月19日在香港报纸发表署名文章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香港提供再创辉煌的黄金机会,大湾区有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和三种货币的条件,因此建设好大湾区的关键在于创新。她指出,香港可以把国际联系和国际经验带到内地,并携手粤澳联合对外推广,将国际企业引进大湾区广阔的市场,同时助力内地企业“走出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并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纲要》着墨较多的金融领域发展备受市场关注。
《纲要》指出,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逐步扩大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支持香港交易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建成服务境内外客户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
“目前内地的资本项改革不可能很快放开,可以更多地利用香港、澳门‘一国两制’的优势,构建一个能够服务于全球的金融网络。”刘国宏认为。
《纲要》称,大湾区内的银行机构可按照相关规定开展跨境人民币拆借、人民币即远期外汇交易业务以及与人民币相关衍生品业务、理财产品交叉代理销售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