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套利降温背后的融资逻辑

2018-08-04 09:07:00

 

来源:互联网

套利降温背后的融资逻辑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外管局加大了对外汇业务的管控,严查资产外逃、资金套利等违规行为。在近期披露的一系列外汇违规案件中,广州银行、韩亚银行、天津银行等5家商业银行因内保外贷业务违规遭重罚,该项业务也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在“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下,中国企业海外融资需求旺盛,融资规模增长迅速。然而,在监管趋严、银行审查谨慎和市场套利空间缩窄的情况下,资金通过内保外贷的套利投机行为正在降温。

央行决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套利利差收窄

“如今通过外汇单纯做套利的情况很少了。”华夏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仅仅为了利差收益的内保外贷业务,可能不再有银行愿意接单。

然而,在2017年之前,内保外贷业务作为传统跨境业务受到了资金的热捧。部分企业通过该项业务在国内银行定存和国外银行贷款上“吃”利差,长期套取所谓的无风险收益。

该人士对记者表示,之前国内3年期的定存利率能够接近年化4%,而国外银行贷款利率却不到2%。通过内保外贷业务,企业在利差上就有2%以上的套利空间。同时,境外资金能够再通过结售汇方式进入国内,资金用于购买银行理财或信托。此外,较长时间的人民币升值会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汇率波动收益,甚至少数企业还会通过质押和结售汇实现杠杆操作。

“通过内保外贷,资金实现的汇差加利差综合收益能够达到9%,这也吸引了一部分资金依赖政策漏洞进行投机。”上述人士称。

实际上,商业银行此前对内保外贷业务也是情有独钟。银行能够通过可观的保证金实现存款的冲规模,并赚取一部分的中间业务收入。况且,该项业务并不占用银行的信贷规模,这让该项业务存在做大的可能。

然而,该项业务的套利空间正在收窄。平安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经过了多次下调,3年期的定期存款年化利率为2.75%,较之前下降了1%以上。国外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根据银行的不同有差异,但是综合贷款年化利率也有上升。”

该人士认为,境内外利差的变动让套利空间缩小了不少,甚至不能对冲汇率带来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外管局对于外汇业务的监管如今已是高压态势,尤其明确了银行审查责任后,银行业务流程上也更加谨慎。“以前,内保外贷是一些股份制银行、地方城商行冲规模的利器,现在只有国企或者央企在海外有业务需求的才会做,单纯套利的少了很多。”

聚焦贸易背景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下,跨境并购规模的增长带动了融资的需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