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基建投资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一带一路”基建投资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大概每年1000亿美元,我们只能覆盖其中的15%,实质的缺口非常大。”泛美开发银行副行长Alexandre Meira da Rosa在第九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表示。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22%、占全球人口43.4%,这意味着巨大的项目投资以及资金需求。
多位多边金融机构负责人和专家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一带一路”投资缺口,要吸引社会资本加入,调动机构投资者资源,实现融资结构多元化。
资金缺口
庞大的基建需求背后,是巨大的资金压力。
“目前沿线的基础设施投资大部分是央企去投,依靠‘两优’贷款、丝路基金等政策性支持,贷款利率大概低于市场利率6%~8%左右。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投资风险较高,民企也很难拿到低息贷款,直接投资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不高,更多是工程承包等项目投资。”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专家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据全球基础设施中心2017年发布的《全球基础设施展望》报告预计,到2040年,全球基建项目投资需求将增至97万亿美元。此外,预计到2040年,全球基建投资缺口超过15万亿美元,相当于基建投资赤字的16%。按照目前的投资趋势,届时97万亿美元中将有19%即约18万亿美元无法获得投资。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现任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在2018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所做测算,2016至2020年,除中国外,亚太地区国家仅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需求,每年大约为5000亿美元,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所能提供的资金总额每年仅为2000亿美元,两者相差3000亿美元,约占所涉地区GDP的5%。周小川认为,按这一比例推算可知,“一带一路”全部覆盖区域中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每年将超过6000亿美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从“一带一路”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来看,央企更具优势,更容易获得政策性贷款和一些国际组织的援助基金、低息贷款,利率可能只有2%左右。民营企业如果是上市公司,可以借助资本市场融资,但如果是非上市公司,则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投资。
中国进出口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李忠元近日表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贷款余额超过8300亿元。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涉及进出口银行的28项贷款协议中,已有23项生效,其中14项已实现首次放款。
“我们目前在海外的工程项目储备大概是8000多亿人民币,2000多个合同。有我们控股投资的,也有小比例采取垫资、BOT、EPC等方式,”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燕明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但EPC占比不大,总承包占比较多。我们跟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都有合作,目前在海外通过‘两优’贷款等引进银行融资的形式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