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全覆盖 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超预期
提速+全覆盖 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超预期
4月上旬,博鳌论坛频传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举措。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宣布了中国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3条原则、12条具体措施和2个时间表。业内表示,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深度都超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金融扩大开放举措具有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全面覆盖的特征。既放宽了外资对国内银行、保险、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限制和业务范围的限制,也涵盖了对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举措,拓宽渠道,以提高境外投资者占比规模。
易纲表示,未来几个月将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
持股放宽确保落地
在年底前要推出的六项开放措施中,以银行业居多,分别为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设上限;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
“这次力度比较大的一个动作是放松持股要求。外资对收购银行体系的兴趣不是很高,因为国内小银行的估值高,而大银行资金成本耗费比较高,但对国内银行已经持股比例接近20%的外资机构,在扩大开放后,是有进一步增持动力的。”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分析师熊启跃认为。
他表示:“目前,全国有24家银行前十大股东中有外资银行,从收益的角度看,这24家银行平均ROA为0.8%,而作为股东的外资集团的平均ROA只有0.3%,意味着相对于自己设点,外资银行通过股权投资可以挣到更多的利润。”
虽然外资银行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但是外资行在华资产占比份额较小,且连年下降,确是不争的事实。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底,我国已有外资银行法人机构39家,外资银行在我国境内营业性机构总数达到1013家,较2002年增长近5倍,年均增长13%。但是2017年末外资银行总资产为3.24万亿元人民币,占比仅有1.28%。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从长远来看,外资银行比重的不断下降并不利于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既有利于巩固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成果,也有利于弥补开放过程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我国银行市场体系。”董希淼说。
“在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外资银行认为在中国份额的降低,并不是监管造成的,而是外资行自身战略和风险偏好的选择。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这些外资行的总部受到很大冲击,在全球业务方面主要处于收缩态势,所以在中国市场发展得也比较缓慢。”熊启跃告诉记者,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外资银行的竞争能力不行,其实外资银行在很多方面都有竞争力。
熊启跃举例称:“外资银行服务‘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客户,他们贡献的利润大概只有20%至30%体现在外资银行的中国机构的盈利上,而剩下的70%至80%的利润则反映在其海外机构的盈利上,这也是我们表面看到在中国的外资银行总体的情况不好的原因,其实很盈利。”
熊启跃认为,外资行在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跨境理财、交易银行现金管理以及衍生品这类离岸业务方面具有优势,中资银行在上述方面存在差距。而未来,金融扩大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质性的影响有待观察。
“其实各个外资银行对中国发展战略并不一样,比如说有的银行做珠三角业务,有的银行做‘一带一路’,有的银行则强调做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