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央地关系改革再破局: 中央兜底民生 转移支付分类分档

2018-02-10 08:45:00

 

来源:互联网

央地关系改革再破局: 中央兜底民生 转移支付分类分档

全国两会召开之前,财税改革中最难啃的一个难题:央地关系财权事权划分有了最新的进展。

2月8日,国务院印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将义务教育、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等八大类,共18个事项纳入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范围,并规范支出责任分担方式。

根据梳理过往资料,2016年我国曾选取国防、外交等领域率先启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此次改革是在上述试点基础上的再次扩围。不同于上次,这次改革选取的领域更多集中在民生,教育等方面,这也意味着中央的转移支付的针对性更明显。

对此,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此次改革《方案》将与“人”直接相关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安排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共同财政事权事项,统一规范为共同财政事权分类分档转移支付。

这份《方案》的出台,为部分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保障制定了“国标”,不仅彰显国家兜底民生,也使原先笼统的、不尽统一规范的支出责任变得清晰明朗,为后续的改革释放积极信号。

央地事权分档确定

民生领域的财权事权划分更多涉及到中央转移支付的力度。转移支付作为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的一种手段,是进行二次分配的一种主要形式。

从数据上看,不少地方政府对于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并不低。2017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总计65650.00亿元,占中央财政支出的68.6% 。

然而当前,在区域性财力差距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界限划分并不够清晰。

2017年12月23日,审计署向国务院提交的关于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关于转移支付管理还不完全适应改革要求的问题中共提到4个问题:主要包含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界限还不够清晰;对专项转移支付退出机制还不健全;有些专项资金安排交叉重叠以及有些专项转移支付管理不够严格等问题。

对此,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中央针对与人直接相关的事项设立了大量转移支付项目,这些转移支付项目都对应相关基本公共服务。 然而,过去许多项目列在专项转移支付中,没有明确划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也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和保障要求。

该负责人介绍,结合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此次是将与人直接相关的共同财政事权领域的转移支付,统一规范为共同财政事权分类分档转移支付,在预算安排中予以优先保障,并对地方提出相应管理要求。

以此次纳入《方案》改革安排为例,按照地方财力评估分档,在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普通高中教育免学杂费补助、计划生育扶助保障等7个项目中,中央分担比例分为五档,根据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定中央分担比例从80%~10%不等。

这样的安排为地方政府明确了中央责任落实的“底线”,让以往笼统的支出责任清晰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