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央行疏解 春节前流动性或无忧

2018-01-06 09:51:00

 

来源:互联网

央行疏解 春节前流动性或无忧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临近了,金融机构面临着较大的储户提现压力,而近月来货币市场的利率不断走高,引发了市场对春节前流动性的担忧。

2017年12月29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满足春节前商业银行因现金大量投放而产生的临时流动性需求,人民银行决定建立“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以下简称“安排”)。在现金投放中占比较高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在春节期间存在临时流动性缺口时,可临时使用不超过两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使用期限为30天。

对此,昆仑健康保险资管中心首席宏观研究员张玮1月4日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从目前的流动性总量来看,金融市场‘平稳过节’几无悬念。央行建立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足以保证大部分商业银行在春节前后的流动性需求。”

股份制银行明显受益

为何出台此举措?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向记者解读称,此次“安排”主要目的在于帮助银行应对春节期间缴税、补缴准备金以及现金提取带来的流动性损失,是暂时性举措。

他还表示,这与2017年春节“TLF+定向降准”组合相比,此次力度更大,但可能主要是考虑到今年的超储率较低,银行面临的流动性缺口可能也更大,货币政策防风险的政策基调并没有发生改变。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持类似看法:这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与此前人民银行推出临时流动性便利(TLF)作用类似,主要是在春节前后满足现金投放需求以及防范流动性过度波动,因此,不应被解读为货币政策转向宽松。

不过,“安排”与TLF有何不同?

张玮认为,此次的“安排”不同于去年的TLF,可以认为是TLF的升级版。2017年年初投放的TLF性质上是央行提供的“借款”,尽管不需要质押债券,但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所以对银行资金紧张的缓解程度有限;不仅如此,还明确指出服务对象是“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特指五大行,并没有普惠到整个商业银行体系。

相比之下,他认为,此次公布的“安排”,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不是从央行借贷获得流动性支持,资金成本明显降低,对市场的“照顾程度”要大于2017年春节的TLF;此外,在服务对象上,也由之前的“几家大型银行”改为“全国性商业银行”,范围明显扩大,股份制银行明显受益。

温彬也表示,与TLF不同,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不是从央行借贷获得流动性支持,有助于降低获得“安排”资格银行的资金成本,提高其向市场融出资金意愿,这对当前保持流动性平稳、防止市场利率过快上升也会产生积极作用。

可见,央行此举措旨在改善市场对春节前流动性偏紧的预期,但货币政策基调并没有改变。

另外,央行近日还下发文件,2018年起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将由现行20%左右提高至50%左右。1月仍执行现行集中交存比例20%,2月至4月按每月10%逐月提高,至4月才将集中交存比例调整到50%左右。这也引发了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

对此,张玮认为,这对流动性基本不存在冲击。因为备付金在本质上属于第三方支付的沉淀资金,尽管存在一定的违法挪用现象,但参与市场投机的份额并不大。而且,此次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的上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每月提高10%,直至4月才最终升级到50%,这留有缓冲期。

春节前流动性或无忧

受访人士预计,央行建立“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或可释放万亿流动性;再叠加2017年9月底宣布的定向降准政策将于2018年正式实施,因而预计春节前流动性或无忧。

李奇霖预计释放出超万亿元的流动性。他从上市银行三季度的存款数额计算,此次预计可释放万亿元,最多1.8万亿元的流动性(以降准2%、股份行+大行均降准为条件)。

“按照当前全国商业银行存款150万亿元的规模计算,如果临时使用不超过两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意味着可释放的流动性规模在万亿元级别;另一方面,央行还提到‘使用期限为30天’,这意味着如果商业银行在1月中旬开始报备,这笔资金完全可以有效跨过春节,解决了春节前的取现需求和资金滚动需求。”张玮也同样对记者表示。

不过,李奇霖认为,节前资金面有所保障,但需审时度势做打算。从2017年相同政策下的资金面来看,春节前在央行的流动性释放政策下偏松,但节后随着大量OMO+MLF到期,资金面迅速收紧。在货币政策未发生改变前,央行维持紧平衡、控杠杆的决心不会变,春节后会有所保障。但节后资金面可能会有收紧压力,机构需根据央行操作审时度势进行操作。

有迹象显示,央行仍将把牢货币闸门。1月5日,央行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可吸收金融机构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等因素的影响,当日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这是央行连续第十个交易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

不过,记者注意到,元旦后的首周,作为市场资金流动性晴雨表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出现下行的迹象。就在1月3日,各期品种全面走低:隔夜shibor下降9.35基点至2.5635%,7天shibor下降5.40基点至2.7850%,1月期shibor下降12.1基点至4.622%,3月期shibor下降7.4基点至4.730%。这意味着资金面较宽松。

对此,华创证券发研报指出,央行货币偏紧的基调未变。未来如果央行保持资金面宽松,使得市场加杠杆行为反复,后期会引发更大的金融不稳定,因此当跨过关键时点,市场流动性崩盘风险降低后,央行有可能重新开始回收流动性。2月,将面临春节前居民取现、换汇需求增加,央行将会进行资金投放缓解流动性压力。而在去杠杆未完成之前,央行会更倾向于在1月进行净回笼以防止机构再次加杠杆。

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负责人在2017年12月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称,预计12月财政因素净供给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2018年初普惠金融降准措施落地将释放长期流动性3000亿元左右。对于2018年春节前主要商业银行因现金大量投放而产生的流动性需求,人民银行也已作了安排。总的来看,银行体系跨年、跨春节流动性供应是有保障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