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底线之争:2018“最严”金融监管年料将延续

2017-12-30 09:48:00

 

来源:互联网

底线之争:2018“最严”金融监管年料将延续

超过20个重要的监管文件出台、行政处罚超2700件,罚没金额超80亿元……2017年被金融业称为“最严”监管年。而展望2018年,“严监管、防风险”预期仍将持续成为金融领域重点政策中的关键词。

防风险政策不放松

作为新一年经济工作的风向标, 201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为十九大召开后的经济领域第一次重要会议,强调今后3年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已经基本奠定了2018年的工作基调。

事实上,“防风险”早已贯穿于2017年全年的金融工作。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主导了一系列的调整:一季度央行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加强宏观审慎政策;7月份随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了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并强化监管问责;8月,央行宣布2018年一季度MPA考核时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指标,并叫停1年以上同业存单的发行;进入11月,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大资管新规直指当前资管业务中资金池、期限错配、多层嵌套、刚性兑付等问题;12月,央行与银监会联合发文,正式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

“金融监管节奏始终稳中有进。在此过程中,央行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积极配合银、证、保三会齐力整治金融乱象,防控金融风险。”新时代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回溯2017年初,央行2017年一系列积极举措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前提: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建立。3月24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2017年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表示,央行正在探索建立“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框架,积极探索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

他提出金融危机后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实践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及其正常化,短期内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但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担心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路径、退出策略,以及政策退出的溢出效应。

中国提出探索建立“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框架,积极探索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根本就是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从而奠定了一系列金融领域防风险、强监管的基调。年底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改革护航实体经济

“央行2017年以来在金融监管方面的举措直指要害,直面当前金融风险较高的领域,在宏观审慎方面发挥的作用值得肯定。”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

截至2017年前三个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同比减少1.55万亿元,公司信用债券的融资规模同比减少2.27万亿元。金融去杠杆导致银行体系投向非银金融机构的资金减少;同时,表外融资渠道减少,货币创造的途径压缩;从货币供应和信贷数据看,今年初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持续放缓,从1月份的同比增速11.3%降至11月的9.1%;贷款结构依然保持健康,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不断提高,从2016年年底至2017年年底涨幅已经超过14个百分点,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得到有效推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