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PPP新规或抬升环保“门槛”运营难点受关注

2017-12-16 09:44:00

 

来源:互联网

PPP新规或抬升环保“门槛”运营难点受关注

财政部和国资委先后印发了规范PPP项目的政策文件,对地方政府的PPP规模和PPP项目进行规范,尤其对央企进入PPP进行了限制。“有助于规范PPP,但是未来PPP项目一定会减量。”这是业内人士的一致看法。

据了解,目前已经入库的项目中,环保类的项目占比约为40%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虽然对PPP的规范发展来说是利好,但是对现在投入很大程度依赖于PPP模式的公共环境治理项目,例如黑臭水体整治等,却带来了资金投入不足、难以进行施治的担忧。

10%额度或限制环保投入

财政部《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92号文”)要求,尚未进入采购阶段但所属本级政府当前及以后年度财政承受能力已超过10%上限的项目,不宜继续采用PPP模式实施。

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末,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入库项目合计14220个,累计投资额17.8万亿元。

金州环境集团董事长蒋超算了一笔账,全国各省2016年公共预算的10%是1.7万亿元,如果PPP项目按照6%的回报率计算,以30年计,财政承担的份额为1.62万亿元,如果按8%计算,20年期需承担的份额为2.14万亿元。

蒋超认为,在财政承受能力10%的限制下,如果已经入库的项目没有退出,PPP新项目就不能入库。

“在所有入库PPP项目中,环保类项目数量上占40%左右排在第一位,金额上约30%左右排在第二位。”12月9日,2月9日,北大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薛涛在2017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介绍。

E20环境平台估算,环保PPP潜在空间超过2万亿元,其中城市水环境治理占78%,市政污水处理9%,城市生活垃圾处理4%。

薛涛是发改委/财政部双库定向邀请专家,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市政环保PPP类),据他透露,虽然表面上已有约4万亿元规模的PPP项目落地,但实际上由于融资不到位,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项目违约退出的情况。

济帮咨询董事长张燎认为,环保治理是环境污染的负效应,找不到对应的付费者、受益者,无法征收治理的费用,只能靠政府来做,但如果在规范PPP的阶段,强调慎用甚至有些地方提出不能再用政府付费的项目,不少项目难以维系。

事实上,除了超出财政承受能力10%这一项,92号文同时提出清理其他不符合规定的已入库项目,包括未按规定开展物有所值评价报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的项目;入库之日起一年内无任何实质性进展的项目;不符合规范运作要求的项目;构成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的项目等等。

“原来入库后相当于财政部做了担保,但是现在入库的项目还可以被清理出去,所以金融机构‘吓死’了,我估计以后的融资会出问题。”薛涛表示。

更令市场担心的是几乎同时国资委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以下简称“192号文”)。文件要求各中央企业对PPP业务实行总量管控,从严设定PPP业务规模上限防止过度推高杠杆水平。

这涉及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目前将近70%以上的PPP项目主要都是央企中标。“现在环保类PPP项目通常捆绑大量的市政道路、广场、湿地园林、绿化项目。”薛涛表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