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柳林村样本:新金融撬动农村经济“变身”

2017-09-23 09:37:00

 

来源:互联网

柳林村样本:新金融撬动农村经济“变身”

移动互联网和新金融服务的渗透正在让传统农村的生活方式与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河北邢台市清河县柳林村,这个以加工羊绒为主业,仅有100多户的小村子,不仅经济水平长期在清河县排前三,更是却是远近闻名的“潮村”:在这里,几乎家家可以享受电商服务、户户熟练使用移动支付产品,三分之一农户尝试过经由网络申请信用贷款扩大生产。

商业和金融的深度融合也让柳林村显现出不同于大部分中国农村的面貌:村里几乎没有空巢化和留守儿童问题,回乡留乡创业成为普遍选择,经济带头人都是30岁上下的年轻人,村镇呈现良性发展。

是什么让柳林村的年轻人愿意留在农村发展?商业和金融如何通过协同作用撬动农村经济与社会改变?柳林村的模式又是否具有广泛复制的可能?

新金融“下乡”

柳林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经营羊绒加工生意,而村民李洪中成了第一个从网上借钱做生意的人。

李洪中主业为羊绒分梳加工,副业做玉米收购转销。2015年,因收购玉米需要周转资金,但没抵押、没担保的他无力从银行贷款,亲朋好友也难以一时筹措。这时柳林村“村淘”合伙人杨德超告诉他:可以试试申请蚂蚁金服的“旺农贷”,不需要抵押担保。

“当时没抱什么希望,结果从提出申请到最终放贷没超过三天,8万块就打进了我的银行账户。”李洪中回忆说。而凭借这笔贷款,当年他的玉米生意多赚了几万块。

帮助李洪中申请贷款的是同村“80后”小伙子杨德超。杨德超2015年了解到“大学生回家创业计划”,于是与妻子一起回村加入阿里“村淘”,出任“村小二”。柳林村村口的“村淘”小站是这个百户小村每天最热闹的核心区域:杨德超夫妇收发快递,帮助村里中老年人代购,“传播”新的理财知识、致富门路,并担任成为“旺农贷”的推荐人。

“村里的彩电、空调、冰箱都是通过村淘服务社在电商平台上购买的,比县城电器行便宜,没假货,而且送到家还包安装。”杨德超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不过在杨德超看来,做村小二,不仅是买货卖货,帮助村里人“消费升级”,更要让同乡们“赚到钱”。在村淘小站里,不少村民学会了用手机扫码付款买东西抽红包,用余额宝理财晒收益。更重要的,谁家扩大生产需要贷款,谁家备货需要资金周转,都可以来找杨德超。

借钱收购玉米的李洪中正是杨德超担任村小二后的第一个放款客户,也是河北省的第一个旺农贷用户。而当初“死马当活马医”的选择,如今已成为李洪中扩大生产的重要资金来源。他告诉记者:此前家里只有3台机器,靠线上贷款扩张到了6台,年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我希望还能多贷一些,这样可以把规模再搞大,一年收入可以翻番。”

自李洪中借出第一笔8万元开始,迄今柳林村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尝试用这一金融服务扩大生产经营、购置农机农具。其中,2017年该村子客户31户,占村子三分之一的家庭都用上了旺农贷,几乎都是用在牛绒、羊绒生意加工的扩张方面,很多人从夫妻的小作坊升级成了小工厂。据清河县副县长许锐透露:目前清河全县基于50个村淘点发放的旺农贷已经超过2600万元,居全省第一。

商业与金融精准“合体”

实上,早在十年前,清河县的电商就已经起步。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清河全县拥有网络商户3.5万多个,从业人员6万多人,2016年销售额40亿元。在2016年中国大众电商创业最活跃的50个县排行榜中,清河仅次于义乌,位列第二。

经济评论人陈恩挚曾经梳理了中国农村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2006~2016年这一时期,电商企业深入农村,而在物流帮助下,互联网改变了原来的农村经济模式。不过在他看来,电子商务虽然让农户解决了买和卖的问题,但没有解决启动资金和原始资金的问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