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减负成企业增长动力 税收增幅领跑GDP
政策减负成企业增长动力 税收增幅领跑GDP
7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上半年税收收入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70789亿元(已扣减出口退税),同比增长8.9%。在12项主要税种收入中,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车辆购置税等7项收入都实现两位数的增速。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年减税降费将继续为企业减负,在去年“营改增”基础上,今年的减税规模将达万亿。因此在减税背景下,上半年税收收入仍实现了较快增长,实体经济逐步好转的信号明显。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副司长郑小英表示,工业品价格上涨和企业盈利状况的改善为经济好转奠定了基础。
一面是企业减税减负,一面是政府税收收入的保持增长,供给侧结构背景下,两者之间的背离对中国经济来说或将是一种“新常态”。
企业减负增活力
在经济“稳增长”背景下,减税降费的“使命”也更迫切。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税务部门落实“双创”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减税2169亿元,同比增长29.6%,其中支持科技创新各项优惠政策减税1243亿元,增长25.2%,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减税828亿元,同比增长44.4%,惠及纳税人3000万户。
以营改增为例,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4月底,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一年来共减税6993亿元。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认为,减税降费降低了企业负担,经济主体活力增加,企业经营活动扩大也为税收收入增加作出贡献。
在“营改增”等政策效应不断释放下,上半年我国第二三产业税收收入均实现较快增长。税务总局数据显示,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占全国税收的比重为57.6%,比2016年全年提高1.1个百分点,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对此,郑小英表示,第二产业税收收入也由去年的下降,转变为今年上半年较快增长,反映出实体经济逐步好转。
7月14日,财政部发布的财政收入数据也对上述观点进行佐证。
财政部数据显示,1~6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306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企业所得税21210亿元,同比增长15.6%,资源税699亿元,同比增长58.2%。财政部对此的解释是,上述两项实现大幅增长,主要受企业利润较快增长带动,以及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所致。
在此背景下,上半年税收拉动作用对财政的贡献也是可圈可点。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814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
其中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7%,比上年同期加快16.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05%,比上年同期提高0.45个百分点。
财政部国库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主要是工业品价格上涨、企业盈利状况改善、进口价量齐升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建立违法“黑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财政收入实现近两位数的增速是在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实现的,而在保证减税降费的同时,监管部门也更严厉打击税收违法行为。
截至2017年6月末,全国各级税务机关累计对外公布税收违法“黑名单”案件4606件。
以山东某医药公司为例,2015年因偷逃税款,该公司被当地税务部门拉入“黑名单”,各类惩戒也随之而来:药监局加大检查频次,企业因不符合相关规定被临时吊销了药品经营许可证;失信行为被录入银行征信系统,企业无法办理贷款,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得知企业上了“黑名单”,许多合作伙伴终止了购销关系,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税务总局稽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旦进入税收违法“黑名单”,失信企业将处处受限。《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2014年7月,税务总局颁布《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初步建立起税收违法“黑名单”公布制度,对达到一定涉案金额的偷税和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普通发票等8类税收违法案件向社会公布。
同年12月,税务总局与20个部门签署《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建立起税收违法联合惩戒机制,对联合惩戒措施范围予以明确,包括阻止欠税人出境、被禁止部分高消费行为、被限制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被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被禁止适用海关认证企业管理。
2017年1月,税务总局大力推行联合惩戒“双扩围”,加大了惩戒力度与范围,惩戒措施从18项增加到28项,参与联合惩戒的部门从21个增加到34个,为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注入更强大的威慑力。
在多项举措下,全国已公布的税收违法“黑名单”案件中,共有900户当事人主动缴清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合计61.8亿元后撤出“黑名单”。
税务总局稽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税收违法“黑名单”工作机制,加强动态监控,将联合惩戒工作落到实处,激发更多企业遵从税法、诚信纳税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