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需要分门别类地积极推进
供给侧改革需要分门别类地积极推进
全国两会正在召开,发轫于两年前的供给侧改革想必会成为此次两会的热点议题,此改革成败事关中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积极有效推进也是各界关注焦点。
一说起供给侧改革,自然就会扯到去产能。问题是如何去产能?要是一个行业里有十个企业,是减去其中几个企业,还是每个企业去一点产能?这种问题争来争去,搞不好又陷入到计划的思维当中,下个产能指标,层层分解,一一落实。改革前三十年和改革后三十年的经验教训中,可以找到一个共识,就是计划思维无助于解决问题。变化总比计划快,计划下达了,看似解决了,那只不过是一个短期的幻觉。经过一段时间,各种去掉的产能又回来了。这就好比一个人通过节食来减肥,少吃甚至不吃东西,短期内确实把体重减下去了。可是当重新吃东西的时候,体重又恢复原状,搞不好比原来还重。说到底,减肥不能仅仅靠节食,甚至节食反而可能伤身体。
供给侧成为问题,无非就是同类的物品或服务供给太多。过去经常说的重复建设,就是一种标准的供给侧问题。重复建设由来已久,几乎是计划经济的顽疾。所以供给侧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那么是不是供给侧是计划经济的专利?也不是。市场经济当中也可能出现供给侧问题。当一个行业开始兴起的时候,出现了赚钱效应,许多资本开始涌入,兴建许多工厂,结果行业供给量快速上升,导致供给端过度拥挤。
从短期看,无论哪种经济模式,都可能存在供给侧问题。既然出现了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不同的经济模式中,解决供给侧问题的机制完全不同。计划经济中,重复建设是政府行为所致,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通过调整计划指标总量及其分配、通过行政系统,可以解决供给侧问题。而在市场经济中,供给侧问题是企业自主行为所致。短期内,在位企业为了吓唬潜在的竞争者,玩命扩产;而潜在竞争者迎难而上,硬是挤入市场当中,结果企业之间就会发生血拼。这就要看谁更有实力了。最终扛不住的企业败下阵来,退出这个行业。赚不到钱的企业慢慢退出,行业恢复均衡,供给侧问题自然就解决了。但这个竞争过程需要时间,同样需要付出惨烈的代价。
即便是在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当中,供给侧问题的解决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幻想着市场机制能够迅速出清市场,从而得以恢复均衡,就太一厢情愿了。市场机制的调节过程非常缓慢,且不说企业产能变化本身需要一段时间,这是因为竞争对手们在没有看到竞争的结局之前,谁也不会相信自己是失败者,都会想方设法挣扎抵抗,这就决定了企业即便看到前景不好,也不会马上退出。
更何况企业都有一个信条,那就是所谓“大而不能倒”,也就是说,当一个企业产能扩大到足够大,雇佣了很多人,成为行业中的大企业了。这个时候企业就会觉得自己退出不单单是资本利益的损失,同时也是劳动利益的损失,从而对当地政府来说,都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大企业也是很难退出的,政府经常会出面给予协调和救助。发达市场经济体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种转型加新兴市场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