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助力PPI转正供给侧改革或提防“ 涨价效应”
去产能助力PPI转正供给侧改革或提防“ 涨价效应”
10月19日24时,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55元和340元,这一上调幅度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新高。
不仅是油价,今年以来螺纹钢、铁矿石、动力煤、焦煤、焦炭等“黑色系”商品价格轮番上攻,走势强劲,并带动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由负转正。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9月PPI同比上涨0.1%,从8月的-0.8%上升0.9个百分点,这也是2012年3月以来首次转负为正,结束了连续54个月同比下降的局面。
而9月PPI涨幅有将近80%得益于钢铁、有色金属和煤炭领域,这是供给侧改革的三个关键领域。其中,采矿业的价格涨势最显著,比上月增长了2.9%。
“PPI近5年来首次正增长有重大的信号意义。”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品价格上涨,供给侧改革的成效初步显现。
作为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PPI正增长可能会提振公司利润、改善经营条件。但是本轮工业品的价格上涨背后,并不是因为实际需求出现明显回暖,而主要是受到了去产能政策影响,其“治标”效果出现,“治本”的作用仍待观察。
正因如此,PPI由负转正依然不能过于乐观。
工业品价格上涨助推PPI转正
今年以来,陕西府谷县煤炭外运通道神府高速引线、府店路的运煤车数量持续回升,并开始出现拥堵状况。陕西府谷县政府官网中表示:“一些车辆不堪忍耐,插队、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突出,导致其他社会车辆不能正常通行。”为了解决运煤货车拥堵问题,府谷县警方甚至成立疏堵小组,采取“昼夜24小时”工作制度,对运煤路段进行管控整顿。
煤炭价格回暖,让冷清了几年的运煤公路又拥堵起来,“淡季不淡”,这成为当前煤炭市场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10月是传统的煤炭消费淡季,但眼下煤炭价格仍然没有停下上涨的脚步。
10月19日,秦皇岛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77元/吨,再度刷新2016年的最高纪录,比前一报告期上涨了7元/吨。与今年初371元/吨的价格相比,已经上涨了55.5%。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9月份全国综合电煤价格指数为414.07元/吨,也是近19个月以来的最高值,环比上涨11.99%,同比上涨22.71%。
除了动力煤外,焦炭、焦煤、无烟煤等煤炭品种价格也持续上涨,涨幅甚至更加“疯狂”:大连商品交易所焦炭主力合约的价格,比去年12月的低价上涨了164%、焦煤价格也上涨了158%。
“除其他因素外,今年煤炭价格上涨主要得益于‘276个工作日’限产政策的实施。”陕煤化集团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在明确了上述政策后,主管部门也进行了督察暗访,要求企业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制度。这一制度“立竿见影”,全国煤炭产量迅速下降。虽然近期发改委启动了煤炭价格上涨预案,部分企业可以逐步释放产能,但煤炭的供给仍然存在1亿吨以上的缺口。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内煤炭价格的上涨,进口煤也随之“水涨船高”,重新受到市场的青睐。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16年1~9月中国累计进口煤炭18018万吨,同比增长15.2%,总金额88.6亿美元。
“由于国内煤炭价格上涨,一些电厂、钢厂出现了转采动力煤的情况。” 卓创资讯煤炭分析师韩滨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国内煤炭企业的供应,此前国家对进口煤采取微量元素限制、取消零关税等政策,进口煤在过去两年出现下滑。但国内煤价的上涨,已经让进口煤价格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