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制药董事长杨海静辞职 营收持续下滑是主因?
华北制药董事长杨海静辞职 营收持续下滑是主因?
本报实习记者 张春楠 北京报道
在担任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北制药”,600812.SH)董事长不足两年后,杨海静交出了公司“帅印”。
10月11日,华北制药发布公告称,10日公司董事会收到董事长杨海静的书面辞职报告。杨海静由于工作原因,向董事会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战略(投资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提名与薪酬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在公司选举出新任董事长期间,由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刘文富先生主持董事会工作。
根据华北制药年报,杨海静于2015年1月起担任华北制药的董事长。据了解,这已经是短短两年时间内,华北制药迎来的第二次换帅。2015年1月27日,华北制药公告称,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集团化建设,王社平不再兼任公司董事长职务,一致同意推举杨海静担任公司董事长,任期自董事会决议之日起至第八届董事会届满为止。
杨海静任期时间为何如此短暂?频繁的董事长更替是否会影响公司发展?10月11日,华北制药证券事务代表杨静在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了解杨海静接下来的去向,公司正在进行的转型升级不会受到杨海静离职的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杨海静曾任华北制药大股东冀中能源集团产权与资本运营部副部长,公司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2011年进入华北制药任公司董事、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2015年1月接替王社平出任华北制药集团董事长。
10月9日,华北制药发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称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2016年1月至9月,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00%左右,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154.5万元。
华北制药表示,此次利润增长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政府补助,债务重组折让收益以及参乌胶囊终止研发后的累计发生资本化研发支出减少。
不过,根据记者对华北制药近年财报的梳理发现公司近年营收情况并不理想。冀中能源重组华北医药后曾高调规划,定出“一二三”的发展目标,即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2013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但2015年报显示,公司仅实现“销售收入近百亿元”,远远未达到当初规划的目标。
根据公司今年8月份公布的2016年中报,华北制药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9.59亿元,利润总额为3517.38万元,与去年股东大会上提出的“2016年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利润1亿元以上”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对此,杨静回复称,公司2016年的营业收入目标不会变,至于记者提出的能否实现这一目标的问题,杨静未做回应。
事实上,公司从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一直在下滑,下滑幅度分别为24.42%(2014年)、15.87%(2015年)和12%(2016上半年)。《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公司最近几年的财务数据发现,华北制药营收情况不理想的原因主要为调整产品结构及搬迁、环保升级改造,以及医药及其他物流业务收入的减少。同时由于公司开展“降本增效”,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可控费用支出,尽管营收不断减少,企业仍能维持较低盈利水平。
资料显示,华北制药前身华北制药厂,曾为国内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生产抗生素的历史。90年代末,华北制药因放缓市场竞争、经营不善等原因举步维艰,2009年河北省国资委属下的冀中能源对华北制药进行重组,借此对华北制药实施改革。
2011年前后华北制药开启了“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从原料药向制剂药转变”的战略转型,转型后公司发展“抗感染、抗肿瘤、心脑血管和免疫调节”四大重点领域,同时兼顾大健康、滴眼剂等其他治疗领域,使产品定位向高利润、高附加值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