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降成本终迎“国八条” 业界呼吁“制度化、常态化”

2016-08-27 12:00:00

 

来源:互联网

降成本终迎“国八条” 业界呼吁“制度化、常态化”

弱复苏环境下,企业终于迎来国家降税的政策“红包”。

近日,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对今后一个时期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并从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等8个方面推出30项措施助企业降成本。

这被业界称为降成本的“国八条”。

受访经济界专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称,这是贯彻执行供给侧改革在降成本方面的具体落实政策。此类各项降成本举措就旨在帮助企业来面对目前的困境,但具体效果需要跟踪下一步细则的出台和政策的落实情况。

负重经营

“在浙江,一个报价75元的玩具,需缴纳3.63元国税,0.44元教育附加税,0.02元水利基金,2.77元社保基金,总税费达到6.86元,而扣去成本,加工费也不过25元,再扣除人工费,企业获得的利润不多。”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

来自华泰证券统计,2016年4~7月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个月维持在6%左右,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一直维持在4%左右。显示实体经济依然低迷,工业增加值增长仍然有进一步下行的压力;从投资意愿来讲,民间投资增速连续20个月左右回落,1~7月累计增速只有2.1%。

显然,企业生产和投资意愿都不太高。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企业经营负担较重也是不可忽略的现实。国泰君安统计显示:2015年,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主营收入达到85.68%,连续几年上升。其中企业总税率为67.8%,比七国集团平均水平高20多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从2003年的15%上升到2015年的23%。

“生产和投资意愿不强的背后是经营环境的恶化,这需要政府进行‘逆周期’调节,在基建‘扩需求’的同时,适时开展降成本也显得非常重要。”华泰证券分析师李超发研报称。

此次出台的“国八条”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对症下药”:八条政策降成本措施主要包括:合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较大幅度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鼓励和引导企业内部挖潜。

按照计划目标,此次实现的减负目标包括:营改增年减税额5000亿元以上;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由目前的4.9%降低0.5个百分点左右,工商业企业物流费用率由8.3%降低1个百分点左右;企业“五险一金”缴费占工资总额的比例合理降低等。

此项政策出台的当下,正是实体经济初显改善苗头之时。官方数据显示,1~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998.2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1~5月回落0.2个百分点。尽管从累计利润角度增速有所回落,但四五六月单月同比增速分别为4.2%、3.7%、5.1%,6月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实际上有所改善。不过,有分析称,稳定的工业增速和PPI的回暖保证了工业企业利润趋稳,但可持续性仍面临考验。

此前,7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要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降成本的重点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此次颁布“国八条”显然也是具有针对性的政策落实。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记者分析称,“以前由于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以及资源错配所造成的价格扭曲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经营负担,这在以前经济高速发展,国内外需求旺盛的情况下被掩盖。但在经济下行以及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工业品价格大幅回落,以前的高成本问题都开始暴露出来。中央推动的各项降成本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帮助企业来面对目前困境。”但他同时指出,这些高成本问题都源自中国经济内生的结构性问题,因此降成本措施不应该是临时性的举措,而应该结合中国经济改革,从根本上加以解决。“降成本措施的对象需要有区别,主要是扶持那些有发展潜力但因为目前经济大周期的问题而暂时面临经营困难的企业,但对于需要淘汰的过剩和落后产能,还是要坚决推进,不能通过降成本而继续生产经营。”章俊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