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制造企业主和他的广交会朋友圈
一个制造企业主和他的广交会朋友圈
作为中国经济和中国外贸的风向标,2015年118届秋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希望和纠结中结束了第一期。
根据广交会官方的统计数据:截至10月18日采购商到会8.9万人,比上届减少4%。而展会前3天机电成交总额69.7亿美元亦环比降5.4%。这从某种程度上回应了此前业内对于这届广交会的预期: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国际大环境下,全球采购需求低迷,国内综合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产品价格优势的削弱,再加上近期的汇率调整,外贸继续遇冷无悬念。
作为一家有着25年历史的外贸制造企业的经营者,笔者今年的广交会之旅发生在微信朋友圈上。 微信朋友圈内几千名外贸人线上线下互动中,一些变化呼之欲出。
冷遇vs热捧
宁波工商职业学院何宏芳,英文专业已过八级,目前在广州一家外贸公司实习,公司没参加这次广交会, 她为了更好的锻炼自己,在广交会门口举牌应聘兼职翻译。 但是让她比较失望的是,举牌2天了连一份翻译的兼职也没找到。其实小何同学的经历与其说是她的运气不佳,不如说是这届广交会兴衰的一个侧影。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广交会首日到会采购商40633人,比第117届同期42077人下降3.4%,同比第116届同期下降约7%。与前两届相比,本届广交会各大洲采购商均有所减少。
从广交会第一天,微信朋友圈就出现了各种的“晒”。 其中展位前的客流量,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冰火两重天的分化 。小郑是温州一家卫浴产品的外贸部经理,公司是一家有着10多年出口经历的工贸公司,今年的秋季广交会上,他在微信上发的第一张照片显示的就是空无一人的展位,配了个标题“我们的客户去哪里了?”
“我们的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小郑表示,这次广交会南美的客商参会下降最明显,问题的根本还是目的国市场深层次的经济调整期,经济持续低迷导致采购需求不足。小郑表示,他本来邀请的5个大客户都“爽约”广交会现场,而交易会现场的实际客流更让他寒心,连客户流量都没有,更何况客户下单呢?
与小郑广交会摊位前门可罗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浙江凯信贸易90后谢小燕的广交会经历。从广交会第一天开始小谢的微信朋友圈就晒出各种各样的采购商火爆照片,几乎就是人挤人的程度。小谢公司带来的产品是家电小日用品——智能电饭锅。她们展位前有3个90后的外贸新人,从开馆第一天开始就忙的不可开交,微信朋友圈的广交会照片洋溢着自信和兴奋。
交流中小谢这样分析自己的广交会成功经验,她们的产品是日用消费 ,经济低迷影响不大,产品的主要市场是美国和欧洲,关键是在广交会前期公司曾经对于阿里巴巴英文站的询盘来源做过数据统计——2015年虽然经济整体遇冷,但美国和欧洲某些市场还是持续回升,再加上本届广交会小谢公司的产品都是最新研发的,而且价格也非常具备竞争力,所以她们的产品在新兴市场国家也非常受欢迎。小谢重点介绍了她们公司今年广交会的2款产品,外观和核心技术都申请了专利保护,不仅仅是市场反应好,因为是独创产品,利润率也是非常高的,在广交会结束的最后一天小谢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留言,“这是多么美好的一次交易会经历。”
小郑和小谢同学的两个鲜活的案例精准的说明了当前中国外贸的核心特征就是分化,旧的优势正在慢慢死去,企业来自创新的竞争力依旧有明显的市场空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一期数据显示:家电产品、消费电子类、计算机及通信产品同比分别增长9%、73.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