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VS 40%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还有多远
2% VS 40%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还有多远
8月26日,由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指导,盛景网联发起主办的“中关村国际创业节暨盛景全球创新大奖” 在北京举行。21个来自中国、美国、以色列和欧洲/拉美四个地区的创业项目进行了路演。从报名的全球3000家创新企业中层层筛选出的最后决胜者,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下创业创新的趋势。
然而,对这四个地区最后入选项目进行归类,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中国区最终入围的10个项目中,7个项目是面向终端消费者,而美国区6个项目中5个则是面向企业级用户,欧洲和以色列的入围项目中,面向企业级用户的比例也超过了50%。
如果再进一步看这些项目分布的领域,中国区项目主要集中在娱乐、医疗、支付、日常服务等领域,而美国和以色列区的项目则更青睐能源、农业、物联网和数据库业务。
B2B(Business-to-Business) 还是 B2C(Business-to-Customer)?在全球化创新的浪潮下,中国和其他国家创业者似乎选择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2% VS 98%背后的创业狂热
“中国目前创投资金只有2%投向了B2B,98%是投向了 B2C领域。”盛景网联董事长彭志强表示,“而在美国,B2B领域获得了60%的创投资金的支持,只有40%的资金流入B2C领域的创业公司。”
2% VS 98%,这组数据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当前中国这轮“创业潮”的真实投射。
当前中国的大众创业潮发端于2010年左右。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各种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在今年3月召开了全国两会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是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其中表述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
现在, “总理喊你去创业!”据说已经被刷上了某高校的院墙。
应该说,这一鼓励创业、鼓励创新的思路契合了当前中国经济减速换挡、转型升级寻找新增长动力的需求。但在创业潮挟裹之下,创业创新仿佛却在渐渐偏离最初的方向。
让我们来看看今天中国创投市场上最热门的投资趋势——仅在上门服务领域内的O2O公司,2015年上半年获得的投资金额已经超过3亿美元。
以O2O为代表的创新创业项目从最初的大行业,例如金融、房地产、旅游、教育、医疗等已经延伸到了外卖、美甲、甚至按摩等小类的上门O2O创业项目。根据清科创投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在线商务用户规模达1.85亿,2014年这一规模涨到2.71亿元。预计2018年这一规模将达到4.58亿元。
有的投资者甚至笑言:“现在收到1000份商业计划书中,有800个都是O2O。”然而,在火热的创业热情背后,却是一个冰冷的数字,5%。只有5%的企业能坚持运营超过10年,新鲜涌出的创新企业80%在5年内就已经破产消亡了,这是美国哈佛商学院根据华尔街的投资数据进行研究的结果。
就在国内O2O创业风起云涌之时,仅二季度在美国就有12家初创企业倒闭,成为那不幸的80%中的一员,其中包括曾经风头很盛的家政类O2OHomejoy,以及定制购买应用提供商UDesign。
这些初创企业死亡的原因无外乎无力融资、创始人分歧、缺乏远见、产品不适应市场。然而在美国Menlo Ventures合伙人Mark A. Siegel看来,正是由于融资的难度不大以及市场对某一种模式的过度追捧,导致了投资过剩和投资浪费。
同样的情形或许很快就会出现在中国。是事实上,就在两年前,团购网站间“百团大战”的惨烈形势已经是前车之鉴。在资本聚集度最高的北京,2014年,仅北京投资创业企业的资金就超过1000亿元。然而,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风险投资市场平均成功概率仅为5%,上万家的创业企业都成了创业道路上的“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