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20年贬值近1000亿 入市方案出炉在即
养老金20年贬值近1000亿 入市方案出炉在即
【中国经营报综合报道】历时三年之久,涉及国务院十几个部门的养老金委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即将推出。通过多个渠道梳理发现,养老金全面开启市场化、多元化委托投资遭遇了五大问题。
历时三年之久,涉及国务院十几个部门的养老金委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即将推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经过两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形成了较为集中的若干焦点问题。
入市方案结束征求意见
据财经新闻网报道,7月13日,《办法》结束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预计将有约两万多亿元资金将“整装待发”,进入投资运营。《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此前于6月29日向社会公布。办法指出,养老基金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基金资产净值的30%。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除了满足当期支付需求外,还要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留有必要的结余积累资金,因此进行一定的投资运营以实现保值增值十分必要。
1997年的国务院26号文在我国建立起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文件第七条同时规定,养老金的投资范围仅限于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财政专户,禁止投入其它金融和经营性事业。此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政策再未调整。
在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前几年,由于基金积累少,保值增值压力并不大。而近10年,随着参保人数增加、财政补贴加大、城乡居保制度建立等,基础养老金规模迅速膨胀。截至2014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18万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0.38万亿元,两者合计约3.5万亿元。由于投资受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低于同期通货膨胀率。且基金规模越增长,跑输CPI造成的潜在损失越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议中提出,“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
实际上,关于养老金投资运营方案的酝酿和筹备至今已长达七年。但由于对投资运营主体和模式等方面存在争议,方案一直未能形成。分析人士认为,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等因素,或最终促使本次方案出台。
养老金入市方案公布,适逢A股“过山车”般动荡,市场多期待养老金扩军国家队,以入场救市。人社部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扣除预留支付资金外,全国可以纳入投资运营范围的资金总计约两万多亿元。“但也不是马上就能汇集起来,从地方逐级归集起来需要有个时间过程”。
而许多养老金养老专家则表示,由于养老金的特殊性质,安全性成为投资运营的首要考量。按照《办法》,作为受托机构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需要新搭台子,另外建立起一套风控体系和管理体制。未来养老金要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也需要金融市场的不算成熟和完善。
通过多个渠道梳理发现,养老金全面开启市场化、多元化委托投资遭遇了五大问题。一是仍存在是否推动养老金委托投资的疑虑,二是养老金委托投资被误以为资金全部投资股市,三是只要养老金投资股市就一定亏损,四是养老金投资股市风险较高,五是投资收益应该量化到每个人。为此,记者采访了多方人士,以此探究养老金投资的现实需要。
持续贬值威胁养老金安全
据证券日报报道,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从2000年开始有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年底,平均年化收益率仅为2.32%。基本养老金每年收益率低于1年期存款利息收益,同时远低于14年来的通胀水平。
另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基本养老保险在过去20年来,贬值将近1000亿元。
今年4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也表示,按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只能存银行、买国债,虽然基金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但是也确实存在收益率较低、难以保值增值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基本养老保险实行部分积累制,截至2014年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的结余已经超过3.5万亿元。
在当前养老压力日渐加大、养老金贬值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改革养老金投资运营模式,迫在眉睫。郑秉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比存银行强,要改变以往“轻投资,重储蓄”的养老金文化。
“实际上,除了侵占、挪用养老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危机养老金安全之外,贬值也是影响养老金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贬值也会造成养老金损失,同样会影响基金安全。”另一位国内权威研究者表示,让养老金通过委托投资进行市场化运营管理,实现保值增值,也是出于对基金安全的考虑。
养老金入市不是“炒股”
“尽快出台社会保险基金特别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政策,彻底扭转基金贬值的格局。”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