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警惕医保福利化

2015-06-27 11:30:00

 

来源:互联网

警惕医保福利化

近年,随着部分地区医保基金收不抵支、赤字等现象的出现,关于基本医保支付是否滑入“福利陷阱”的讨论增多:报销水平提高的速度,是否已超越经济发展水平?在财政压力越来越大之后,我们是否正在滑入福利型医疗保险国家“福利陷阱”?

专家认为,我国城镇居民医保及新农合统筹资标准中,政府投入占了8成左右,且报销比例逐年提高,已经出现医保福利化倾向,因为三项医保之间的制度体系不同,“福利竞赛”现象突出。但在数字上的“福利竞赛”倾向加大的同时,群众对福利的实际感受却依然较低,这与医疗服务没有明显提高有关。

数字“福利陷阱”

国际上,医疗保险有两种模式,一是福利型,二是保险型。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费和劳保医疗,国家财政和单位几乎“大包大揽”了全部的医疗费用,个人负担比重非常低,甚至无须支付费用。这种体制曾造成过度医疗、医疗费用过快上涨等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医疗保险体制进行改革,摒弃了传统的福利型的公费和劳保医疗,确立了保险型的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医保的资金来源是企业和个人缴付,而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补助。从这个角度说,医保中涉及医保福利问题的主要是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从目前全国平均水平来看,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中8成左右是由财政负担的。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杜创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标准,是医保福利待遇即报销比例提高后,医保控费的水平是否也相应提高。目前来看,控费提高的水平与医保报销比例的提高水平是不匹配的。

“除了福利本身,还要考虑老百姓是否真的得到了实惠。目前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福利待遇提升要快于控费水平的提升,在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没有提高的情况下,财政实际上是多负担了的。”杜创说。

他认为,从福利待遇本身的水平看,可能存在滑入福利国家的危险,但老百姓实际获得福利待遇并没有理论上的那么高。更需要关注的是,医保名义上的福利待遇与实际的福利待遇之间的差距。

新医改以来,城乡居民的医保报销比例显著提高。报销比例的提高也意味着国家财政支出显著增加。2015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补助标准在2014年的基础上提高60元,达到人均38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120元基数部分按原有比例补助,对增加的260元按照西部地区80%和中部地区60%的比例给予补助,对东部地区各省份分别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

目前国家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及新农合的补助水平,已经达到80%左右,部分地区甚至接近90%。如北京,今年北京新农合的筹资水平不低于人均1200元,其中个人自付160元,各级财政的补助占87%。

“总的看来,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政府医疗负担的感受还是很重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朱俊生说。

“福利竞争”待解

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医保制度已经出现医保福利化的现象,而不同的医保制度之间还出现了“福利竞赛”。

在大部分地区,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尚未合并,这三种保险之间长期存在事实上的竞争,业内称之为“福利竞赛”。杜创认为,这一现象导致的结果是,医保福利待遇上涨过快,保障水平提高的速度超过了医保控费能力。

由于缴费水平不同,三种医保制度之间原本在报销比例上会拉开一定的档次,但由于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保障水平过快上涨,导致三者之间出现替代关系,即原本属于职工医保保障范畴的人群,会选择参保城镇居民医保。杜创说,这个人群是有一定规模的,比如在城市的灵活就业人员。而农民工到城市就业的,有些企业为了减轻负担,农民工仍会选择参加新农合。

杜创认为,这几年医疗费用支出增长的部分中,实际上也包含了医保福利待遇过快上涨所产生的增量部分。

在朱俊生看来,城乡居民医保中财政负担比例过重,也导致医保的福利化问题。“如果80%的资金都是财政负担的话,医保就很难说是保险了。财政负担比例大,其优点很明显,就是人人享有医保,通过政府补贴,将收入低的人群纳入医保范围,但同时带来的一个问题是,财政的投入比例高。”朱俊生说。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也认为,财政补助在整个筹资比例方面占的比重过大,个人缴费所占比重很小,会导致未来医保基金的压力越来越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