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应调整人口政策以延长人口红利期
专家:应调整人口政策以延长人口红利期
“单独两孩”将给中国带来什么?人口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快速老龄化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但人口政策的放开,将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人口红利期,为经济发展助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劳动力输出大省,黑龙江与河南两省随着劳动力比重开始下降,老龄化加速,人口红利也正在弱化。如果说将上述省作为中国人口变化的一个窗口,人口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可见一斑。
但中国人口状况的复杂性从来就伴随着城乡二元结构、地区经济差异等社会基本问题,即便是在人口老龄化已成共识,“未富先老”成为社会共忧的今天,对于人口红利的认识依然存在很大分歧。
以河南为例,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人口大省的人口总量压力依然较大,但同时可以提供的劳动力出现趋紧,老龄化与人口结构优化的平衡面临挑战。
人口大省的烦恼
河南被称为中国的“缩影”,人口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尤为突出,在促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按照河南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河南人口年龄结构处于发展“红利期”,劳动力(15~64岁)人口持续增加,2015年达到7500万人左右,此后人口负担系数在经历40多年下降后开始上升。
不过,从去年开始,河南的劳动力总量首次出现衰减,减少20万。这意味着,河南的劳动力人口进入“下滑通道”。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继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减少后,2013年这一数据继续下降。
在统计口径上,一般将15~59岁的人列为劳动年龄人口。2012年,国内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比2011年减少345万人,这是国内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绝对下降。到了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不但较上年减少244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更是下降至67.6%,减少了1.6个百分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就曾表示,劳动力资源总量首次出现绝对下降的情况,预示着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已经结束。
不过,与其他省份不同,2014年前后,河南省人口发展正处于第四次生育高峰期,而其他省份都只持续到“第三次生育高峰期”。
“‘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这十年是河南生育高峰期,其中有七八年生育旺盛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的第四次生育高峰期。”原河南人口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处处长王杰英认为,其有利的一面是人口红利持续的时间更长,不利的影响是,控制人口的压力比外省将多很多年。
《河南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研究报告》称,人口预测结果表明,虽然河南省妇女综合生育率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处于低生育水平,但反弹压力依然强大,人口总量的增长仍然较快。人口预测结果表明,按照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河南人口最大承载力为15亿,最优人口规模为6000万。
虽然河南老龄化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比上海、浙江等地慢,但王杰英认为,由于河南人口基数大,过两年就可能会赶上全国的平均水平。
《2013年河南人口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河南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超过9%。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就进入老年型社会,河南人口从2000年开始就进入了老龄化,以后呈逐年加深的态势。
这意味着,河南面对老龄化问题的形势更加严峻。
“缓解老龄化,适度控制人口增量,补充后续人口,这是河南未来人口形势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王杰英说,当前控制人口数量仍然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提高人口素质,第三是调整人口结构。
而对黑龙江来说,“十二五”期间,该省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人口红利弱化,少年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提高速度加快。随着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生育高峰出生人口相继进入老年,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据了解,黑龙江老龄化的水平和全国基本相当。2013年,黑龙江65岁及以上人口358.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9.4%,从2000年开始,这一数字处于升高趋势。
人口红利走向何方?
“黑龙江目前正经历人口红利的高峰期,并经历拐点。拐点是一个平台期,而不是某个时间点。”黑龙江省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处副处长王刚表示,从“十二五”往后,总负担比逐渐升高,人口红利的效应会存在下降趋势。
国家卫计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曾指出,“单独两孩”政策会在15年后增加更多的劳动力,相较计生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每年将新增100万~200多万的人口。
“虽然量不是很大,但在劳动力越来越短缺的情况下,会起到缓解作用。‘单独两孩’政策会让人口红利期消失得慢一些。”翟振武说。
事实上,近几年,关于人口红利是否消失的争论一直未中断。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的研究团队曾测算,实际上2010年我国的人口红利就已经消失。蔡昉表示,从2010年起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开始迅速上升,从降到升是非常短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