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语数外同分值 家长“无奈”机构“狂欢”
体育与语数外同分值 家长“无奈”机构“狂欢”
本报记者 李媛 北京报道
少年强则中国强,没有强健体魄何谈少年强?
近日,一篇题为《林黛玉倒拔垂杨柳的日子来了》的文章刷屏朋友圈,这背后是最近出台的关于中考的文件。
日前,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10月16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消息一出,微信朋友圈立刻“炸窝”,一时间,围绕关于体育中考提升分值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应试型素质教育、体育中考分值如何占比、怎样做到公平公正等问题,社会上广泛探讨,观点不一。
“教育本就是中国家长乃至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此次改革的力度和维度可以说是历史性的,体育纳入中考,并提高分值,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与技能,而不是引导学生功利地准备体育测试。社会培训机构可以推出有关体育的培训项目,但不能把中考提分作为卖点,应该关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另外,针对家长十分关心的所谓美育中考加分等事宜,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万丽君又在10月22日紧急发声,她强调,并非要求2022年全部铺开中考艺术考试,也不要求具体分值。
毫无疑问的是,新一轮的中考制度改革以及分值的占比将引发一系列社会反应,一方面是被各种课外班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学生和家长;另一方面则是亟待解决和提高的学生身体素质及艺术素养问题。
被课外班透支的孩子还要怎么拼?
“社会舆论不应过度聚焦在考试上,而需要关注两方面,一是学校是否按国家规定开齐开好体育课,保障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二是学校采取什么方式上体育课,是传统的训练学生跑跳,还是组建俱乐部、运动队,让学生在俱乐部、运动队里接受训练,打比赛。”熊丙奇表示。
与网络上的调侃不同,现实中家长则拥有着不同的心态,主要分为“焦虑型”“无奈型”和“淡定型”等。
在北京市东城区某重点小学就读的五年级男生周兴文的妈妈,最近在通过邻居咨询天坛体育中心的体能培训班。“听到中考体育要占100分值的消息,我真是坐不住了,以前总想着只占30分,考试前几个月加强训练,然后选择几项自己擅长的项目,应该差不了几分,失去的分数在语数英上怎么也能补回来。”
周妈妈当初的想法如今已经完全放弃,因为周兴文在四年级的时候已经有150斤的体重、1.5米的身高,是公认的“小胖子”。五年级体能测试,在不断努力的情况下,小周同学已经从仰卧起坐只能做1个提升到15个,但就是这样,离好成绩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而周兴文的问题并不是个案,从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数据来看,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近视在学生中的比重分别为46%、74%、84%、86%,肥胖、超重的比例分别为19%、10%、16%、8%。以北京市为例,高三学生近视比例高达89%,肥胖、超重接近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