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知名品牌金饰现质量偏差 黄金制品溯源难题待解
多家知名品牌金饰现质量偏差 黄金制品溯源难题待解
魏婕、蒋政
近日,周大生、中国黄金、中国珠宝、中国金店等品牌金饰不合格一事引发广泛关注。8月12日,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甘肃省2019年第2批工业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结果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其中抽检50 批次贵金属首饰及制品,9批次不合格,主要是质量偏差、贵金属纯度项目不符合要求,周大生、中国黄金、中国珠宝、中国金店等品牌上榜,不合格率近两成。
之后,周大生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周大生”,002867.SZ)对金饰被检出“缺斤少两”做出回应称,被检出存在0.08g重量偏差的足金碧玺挂坠为“经清洗抛光造成重量损耗”。中国金店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不合格产品是加盟店私自采购的。
“由于黄金制品各供应链环节高度分散的特点,品牌方很难从源头开始进行质量管理。”珠宝首饰供应链平台款多多联合创始人王志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加上金价透明,黄金制品很难溢价,几乎没有利润可言,而溯源需要成本,几乎没有企业愿意在黄金制品上投入成本做溯源,使得品牌方对于黄金饰品的生产存在很大的盲区。
质量风波
通报显示,周大生崇德商场专柜中一款规格型号为“足金1.88克”的足金碧玺挂坠不合格,原因是“质量偏差”。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研究员林慧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介绍称,根据送检的样品和标签上对比的结果,周大生的这款产品质量偏差超出了范围,标准是±0.01克,而周大生的这款产品少了0.08克。
通报公布后,立即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热议。根据百度指数数据,以“周大生抽检不合格”为关键词的搜索指数(以网民在百度的搜索量为数据基础,以关键词为统计对象)于8月14日达到顶峰,为153950;资讯指数(网民的阅读、评论、转发、点赞、不喜欢等行为的数量加权求和得出的数据)在8月16日达到顶峰,为16619。
周大生在官网上发布声明称,被检出质量偏差的产品“在该店陈列时间较长,经清洗抛光造成重量损耗,因店员操作疏忽没有及时更新信息,造成重量偏差”。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顾问邱宝昌表示,清洗导致金饰品损耗的理由站不住脚,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质量偏差”,相关企业都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记者就产品质量、生产模式等问题向周大生董秘办发去采访函并持续拨打电话,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曾任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师的付书钦告诉记者,产品如果上柜,标签和证书里体现的重量一定要和产品的实际重量相符,如果相差0.01克,可能是精度偏差导致的,但相差0.08克的话偏差就有些大了。而且从理论上讲,一件全新的首饰如果没人使用的话,是不用抛光的。有人使用之后,导致金属表面不平或有刮痕等才需要抛光。但是抛光之后就会有损耗,商家就必须重新称重、更新标签。
而民生百货中国金店专柜售卖、由中国金店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规格型号为“足金4.77g”的足金合成立方氧化锆戒指则有多达十项检测项目不合格,包括产品名称、质量偏差等。林慧表示,此产品的产品标识与送检实物并不相符:“写的是足金合成立方氧化锆戒指,但是实际上它是一个足金合成红宝石戒指,它们是两种宝石类型,其他的不合格项目主要是因为它们完全是两种东西,所以颜色还有放大检查不一样。”对此,中国金店市场部经理回应媒体称,不合格产品是加盟店私自采购的,会采取罚款、货品下架的方式处理。
“对于珠宝品牌、金饰品牌来讲,质量是一切的基础,出现这种问题容易让消费者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让品牌失去可信任度。”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认为,多家金饰品牌(不乏此前口碑良好的品牌)出现质量偏差的问题,是因为缺乏品控机制,或者是有机制但无执行所致。这些问题暴露出来,就是给企业敲响的警钟,企业要拿出整改的决心来,对供应商、代工工厂、品控人员的监管执行到位,建立有效的考核、淘汰机制,才能让消费者重拾信心,不能以一句“员工疏忽”就应付了事。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消费者所购买的黄金饰品确有质量问题,则商家的行为属于掺杂、掺假、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已经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对此,消费者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并依法要求商家承担三倍赔偿的责任。
另外,记者了解到,周大生并非第一次被曝产品质量存在问题。2013年的“3·15”晚会上,央视报道显示,河北廊坊周大生黄金专柜处出售的千足金黄金项链经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该黄金首饰的含金量为994.4‰,铱的含量大于1.4‰。事后,周大生董事长周宗文出面道歉,称将严格把关,让消费者放心。
溯源难题
“周大生、中国黄金、中国珠宝等都属于零售品牌,大多数没有自己的工厂,即便有工厂,可能不到1%的货品是自己工厂生产的,大多数的货品还是品牌方从市场中选购的,但在珠宝行业,品牌商在整个环节中的话语权其实并不强。”王志强告诉记者,这就形成了经济学中一个典型的零和博弈、囚徒困境,品牌方虽然在对于代工厂的生产监管中存在盲区,但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基本也只有抽检这一种手段,只能先把生意做下去。
“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黄金产品没有批次号,到批发商和零售商这里就没有跟踪了。一旦商品出现问题,很难找出是哪个环节出的错。而且很常见的一种情况是,一层商场里面中国黄金、周大生、周大福、周生生这些店铺背后的加盟商是一个人,加上黄金饰品的同质化程度很高,甚至有可能找不出问题商品是由哪个工厂生产的。”王志强说。
山东青岛一名金店加盟商张非(化名)告诉记者,国内做黄金珠宝的工厂95%以上集中在深圳的水贝工业园区,一年出货量在十几吨。一些特定的品类有品类保护,比如钻石,只能从总部拿货,像黄金、K金这种开放品类就从品牌方指定的地区性供货商处进货,然后到地区分公司打上品牌方的标签,加盟商需要支付挂签费,K金、黄金的挂签费是5元钱到10元钱,钻石是20元钱到50元钱。
在年报中,周大生将自身的经营策略概括为“轻资产、整合运营型经营策略”,周大生只负责品牌运营、渠道管理、产品研发和供应链整合,将产品的生产外包给专业的珠宝首饰生产厂商。
“由于珠宝行业各供应链环节高度分散的特点,品牌方几乎不太可能从源头开始进行质量管理。”王志强表示,在各个环节中,没有一个通用的行业标准,仅仅有由品牌商主导制定的采购标准。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大部分品牌商只能通过罚款或终止合作的惩罚性的手段来后续弥补。而且对于一个行业而言,毛利如果足够高,管理也会更轻松,但由于金价非常透明,有国际金价作为指导,黄金制品很难溢价,几乎没有利润可言,几乎所有的品牌商都是拿黄金吸引客流,让客户到店里面去买非黄金的、高利润产品。“溯源需要成本,黄金制品利润微薄,谁会在黄金上投入成本做溯源呢?这就是这个行业面临的困境。”张非表示,除了溯源成本过高之外,溯源也无法为黄金产品带来溢价,“很难想象消费者因为黄金产品可溯源而愿意每克多掏十块钱”。
河北保定某钻石品牌的门店经理李慧(化名)告诉记者,钻石产品天然适合溯源,钻石基本都有证书,国内的钻石生产出来就会有一个特殊号,经过切割之后会给一个GIA的证书号,当它加工成钻石产品,比如钻石戒指或钻石项链时,会有国检证书号,这个证书号是唯一的,产品一旦被回收重做,国检证书号就会被更新,所以由国检证书号和GIA证书号,可以一直追查到这款钻石产品是哪个工厂哪天生产出来的,甚至是这块石头是在哪年哪月生产切割出来的。
至于此次事件中珠宝品牌所采用的外包代工模式,林岳认为这并不是导致珠宝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资产、外包、外加工、贴牌生产,这些都不是什么新的商业模式,因为很多环节需要借助外力来完成,珠宝企业保留最核心的设计和营销即可。国际一流的奢侈品品牌在全世界都有代工工厂、材料供应商,但因为有足够强大的选材、生产、品控标准以及专家型品控人才,就不需担心代工的问题。对于国内的珠宝企业而言,关键是要建立起统一的行业标准,企业要严格执行品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