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圣诞节离不开中国的这个地方
全世界的圣诞节离不开中国的这个地方
12月的里约热内卢正逢盛夏,这里的圣诞节少了一份白雪皑皑,节日氛围却更加热烈灼人。
在这个巴西的重要节日中,巴西民众往往会购买许多节日用品,装点自己的家庭。Daniel Howell从没见过下雪,他买了一个小雪人装饰品,挂在了家里的圣诞树上。他或许并不知道,这个小雪人让他与半个地球之遥的一座中国小城产生了联系。
北半球的中国义乌,一处名为福田二区的居民小区里,常年一派节日景象。临街店面中,圣诞老人、驯鹿、花环、闪闪发光的灯饰等圣诞商品琳琅满目,吸引眼球的商品往往摆放在店门口或是门口的街道等醒目的位置。
在这里,“圣诞”的概念,更多关乎一笔“大生意”。
福田二区这一被外界称为中国“圣诞村”的圣诞用品专业街汇集了约三百家商户,加上义乌其他商贸城中的一百多家商户,为全球圣诞市场提供了近80%的产品,一年出口额逾16亿元人民币。
“我们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品类丰富且价格便宜的圣诞产品,义乌拥有非常完备的供应链和制造设备来创造这样的体量。”义乌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秘书长蔡勤亮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义乌圣诞商品出口地区众多,主要面向南美、中南美、俄罗斯以及东盟地区,布局广泛,不易受单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局部影响。今年整个行业销售额依旧略有增长。”
专业街里的大生意
蔡勤亮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2000年之前,义乌只有五家左右生产圣诞产品的,主要靠广交会与外商对接交易。2000年之后,随着国家进一步全面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义乌商户接到的外贸单子不断增加。
此后,义乌的圣诞用品行业稳步上行,福田二区这样的圣诞用品专业街也逐渐补充商贸城行业布局的空白和经营场所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知道义乌这一圣诞产品集散地。到目前,义乌共有400多家商户经营圣诞用品。
婧琦圣诞工艺品厂、茉莉圣诞工艺品商行总经理杨燕娟从2006年开始从销售中国结转行经营圣诞拉花生意,“当时市场上做圣诞拉花的并不多,我们还是很看好这个行业的”。
果然,杨燕娟开业不久便迎来了来自美国的第一单生意,“此后几年生意也都很好做。我们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从最初的4台生产机器,逐渐增加到6台,目前已经有12台机器的生产规模”。
杨燕娟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产品展示区里,有各式各样的拉花产品。拉开一层层的展示板,仿佛走入闪耀的童话森林。
由于圣诞礼品品种太多,图片不容易甄选,因此生产商采用电子商务的比例并不是很多,这让商户练就了一套硬本领。
十多年来,杨燕娟同来自全球各地的客商打了无数次的交道,对他们的喜好如数家珍,“欧洲人要求精致、产品上档次,还要考虑环保,而南美、中东地区的客户,要求没那么复杂。西班牙、意大利的客户喜欢金色、银色、红色这些颜色显正的统一色彩的产品,今年还提出来要哑光的。而印度的客户就喜欢很花哨的颜色。”
“现在,客商对产品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需要我们交货时将条形码、客商公司的logo等都准备齐全,这相当于从我们这里可以拿到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成品。而在义乌,相关的印刷、包装厂商等也已有了很成熟的配套。”
义乌的圣诞产品店面,后面往往对应一个工厂或者几家工厂,这种“前店后厂”“厂街对接”的形式,打造出圣诞产品生产、销售、包装等一整条产业链。
杨燕娟也有自己的拉花生产工厂,“最初工厂在乡下,现在随着规模扩大,已经挪到了市区这边的工业园区”。
12月20日,记者来到杨燕娟位于距离义乌市区半小时路程的廿三里工业园区的工厂时,几个月前轰轰烈烈的生产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厂房里只剩下五六个工人,在做一些零散的活计。
按照惯例,国外的客户往往在当年1、2月询价,2、3月下单,4月之前完成订单,义乌的生产商在4至10月陆续出货,因此,12月大部分制造圣诞用品的工厂已经完成了今年的订单,开始停工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