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牧原狂奔

2021-08-08 05:47:25

 

来源:互联网

牧原狂奔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股份”或“牧原”,002714.SZ)的扩张仍在加速中。

日前,牧原股份发布2018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募资不超50亿元,用于生猪产能扩张和偿还银行贷款。项目完成,生猪产能将新增400多万头,这几乎是其2017年销量的四分之三。而在一年前,牧原曾先后两次募资共54亿元,同样用于产能扩张。截至9月30日,上述资金仍有十多亿元尚未投入使用。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即便多次募资中涉及偿还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但牧原股份的负债率依然在行业中处于较高位置,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近15个百分点。

另外,牧原各项金融机构融资及有息负债余额为112.94亿元,短期借款接近50亿元。

与此同时,生猪养殖环境不容乐观,多省市的生猪调控仍受到限制。行业分析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牧原主产区的河南以及东北均受波及,这对牧原生猪销售会带来很大影响,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其资金情况。

重资产模式下的“大跃进”

从22头猪养起的牧原,经历20余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生猪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尤其是进入2015年以来,牧原的发展近乎狂奔。

公开数据显示,牧原股份在2015年至2017年的生猪销售量分别为191.90万头、311.4万头、723.7万头,2018年前三季度已经突破760万头。

牧原股份的这一增幅远超温氏股份。后者的养猪业务近几年增幅保持在15%左右,在2017年销售商品肉猪1904.17万头。虽然牧原股份与其规模仍存较大差距,但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龙头企业走的是完全相反的扩张模式。温氏股份采用的是“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为核心的模式。该模式属于轻资产运营模式,可根据养殖产业链管理中的技术难度、劳动强度以及资金、市场等资源配置情况,以委托养殖方式与农户进行合作。

而牧原股份则采用大规模一体化的重资产扩张模式,涉及原料采购、饲料加工、种猪选育、养猪生产到屠宰等环节。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相比而言,温氏股份偏轻的模式可以使得其自身获得快速发展,而牧原股份则需要更多资金投入。

事实上,两大模式的推行者曾经有过交集。多次参加牧原股份股东大会的严姓投资者分享到,牧原董事长秦英林曾带领团队前往温氏股份学习,并交流了技术,但最后还是没有学到温氏股份的模式。“曾有投资者咨询温氏模式好还是牧原模式好。秦总立马回答温氏股份的模式是很好的。然后他沉思几秒,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还是牧原好。”该投资者提到。

也正因为是重资产扩张,牧原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扩张时,自身资产负债率也远高于行业。2015年至2017年和2018年9月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合并口径)分别为50.17%、56.22%、47.03%和55.55%,远高于行业39.08%的平均值,也高于温氏股份的33.23%。

“这与牧原股份的模式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养猪业从投资建厂到投产周期比较长,集团项目一般在3~5年时间。牧原当下处于大力扩张的阶段,因此需要一直不断融资来支撑其对外项目的建设。”猪易数据分析师静书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梳理牧原股份的发展脉络可知,其市场扩张是伴随着在2014年登陆资本市场进行的。急速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记者注意到,牧原股份的多次募资中,曾多次用于还债和补充流动资金。

自2014年上市以来,牧原在2014年(IPO)、2015年、2017年和2018年分别进行5次募资,金额合计超120亿元。其中,2015年12月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0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剩余部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2017年4月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30.77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归还银行贷款,8.6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2018年12月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其中15亿元用来偿还银行贷款及有息负债。

“通常情况下,在公司现金流紧张及日常运营资金缺口较大时,企业才会将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用于还债。牧原多次将融资资金用于还债,这项用途是否合理有待商榷。”经济学家宋清辉说。

而根据相关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牧原股份各项金融机构融资及有息负债余额为112.94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债务融资额余额为72.86亿元。另外,公司短期借款为47.91亿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