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铁塔上市:欲破三重关系迷局
透视中国铁塔上市:欲破三重关系迷局
8月8日,成立仅4年的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塔”,0788.HK)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上市首日,中国铁塔的股价并未有太大浮动,最终收盘价为1.26港元/股,与发行价相同。据东方财富网的数据统计,截至8月8日下午收盘,中国铁塔的市值为2173亿元。这也意味着,在中国铁塔上市后,合计持有该公司70.51%普通股的三大运营商,2015年时将合计逾2000亿元资产注入中国铁塔后,此番并未能借上市之机而获得明显的溢价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铁塔、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之间,包含了客户、股东乃至竞争对手的三重关系。
“没有这三家运营商的支持和呵护,就没有中国铁塔快速规模发展。”对于和三大运营商的关系,中国铁塔方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三家运营商在公司章程框架下,支持中国铁塔建立了规范的董事会,并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独立规范地运营。
本报记者同时也向三大运营商询问有关问题,三家企业则均表示沉默。
纵观企业史,中国铁塔的股权结构极为罕见,微妙的现状令中国铁塔在公司治理等方面备受关注。业内人士认为,借上市契机引入外部投资者,一方面可以为公司募集资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梳理与三大运营商之间的复杂关系,提升现代化公司管理水平。
客户:营收依赖
中国铁塔于2014年7月成立,是国家效仿国外通信设施共建共享经验、实施电信改革的产物,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分别将旗下铁塔资产部分剥离,而后以此为基础联合注资成立。
招股书显示,中国铁塔主要从事三类业务:塔类业务(分宏站业务和微站业务两类)、室分业务(室内分布系统)、跨行业站址应用信息业务。
所谓宏站业务,简言之,即将铁塔租给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在铁塔上架设基站。在中国铁塔成立之前,三大运营商分别建设各自的铁塔,并在此之上架设自己的少量基站。由于一座铁塔可架设多个基站等通信设备,加之三大运营商彼此间存在竞争关系,导致铁塔资源浪费。
据《通信世界》报道称,中国铁塔成立后,新建铁塔共享率从14.3%提升至70.4%,累计相当于少建铁塔60.3万个,相当于节省行业投资1073亿元,减少土地占用2.77万亩,对于社会资源的节约、提高运营商效益作用明显。
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8年3月31日,宏站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99.5%、99.2%、97.3%、96.5%。值得注意的是,微站业务在2015年、2016年并未开展。可见,中国铁塔的业务结构单一。加之中国铁塔无论从铁塔数量或是营收方面,在国内均掌握着九成以上份额,业务营收对三大运营商形成高度依赖。
另一方面,从业务开展地区来看,中国铁塔的业务目前仅限于国内。相比之下,海外同行中,以美国铁塔(NYSE:AMT)为代表的美国五大铁塔公司占据着美国本土和南美市场,HIS Tower则为非洲多国提供服务,马来西亚的edotco业务范围遍布东南亚。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铁塔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发展室分业务和微站业务,同时挖掘铁塔的价值,为更多不同行业客户提供站址资源服务。在今年4月27日和5月3日,中国铁塔分别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期实现“电力塔”与“通信塔”开放共享。
“与国际同行不同,中国铁塔提供的服务除铁塔共享外,还有传输、电力、维护等综合共享。”对于海外市场拓展,中国铁塔方面向本报记者表示,未来如有任何海外业务拓展计划,我们会遵守港交所的规定,第一时间以公告的形式告知。
“中国铁塔正在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进行努力,但还需要看到的是,短期之内,营收依赖三大运营商的现状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电信分析师付亮说。
股东:左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