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陷代理权危机 中国市场增长承压
宝洁陷代理权危机 中国市场增长承压
正在经历业绩增长持续放缓的宝洁最近陷入了代理权的危机之中。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近日宝洁拒绝了其新股东对冲基金Trian Fund Management(下称“Trian”)提名Trian联合创始人纳尔逊·佩尔茨(Nelson Peltz)担任董事的要求。今年2月,Trian收购了宝洁价值35亿美元的股份,较早时候,宝洁就曾拒绝过Trian这样的要求。考虑到需要获得其他股东的大力支持,Trian的代理权争夺不一定最终落成。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投资者对于宝洁业绩的焦虑和担忧。
根据宝洁发布的2017财年最新财报,三季度其净利润为25.2亿美元,同比下降8%,净销售额为156亿美元,同比下降1%,已连续13个季度处于下滑状态,低于此前分析师预测的157.3亿美元。
与此同时,作为仅次于美国宝洁最大的市场,中国市场对于宝洁的引擎作用正在降低,宝洁正在遭遇品牌老化与渠道优势降低的困扰。截至发稿前,宝洁方面并未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就业绩以及代理权危机等相关问题进行回复。
投资者坐不住了?
据了解,遭到宝洁拒绝的Trian并未放弃,它计划在今年10月召开的年度股东会议上,以股东投票的方式为纳尔逊·佩尔茨争取一个董事席位。
实际上,这不是宝洁第一次遭遇投资者的压力。2013年,时任宝洁CEO的罗伯特·麦克唐纳(Robert A. McDonald)被股东威廉·阿克曼(William A. Ackman)在董事会上当场施压。此后不久,麦克唐纳卸任,雷富礼(Alan G. Lafley)重新掌舵。2015年11月,雷富礼将在宝洁工作了30余年的戴维·泰勒(David S. Taylor)推上了宝洁CEO的位置。
对于代理权的争夺,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消费品与零售中心高级经理蔡元嘉表示:“宝洁在这一点上并没有特殊性,整体快消企业在走下坡路的时候,投资者利用这样的机会进入,进行相应的扭转动作。这些投资者不是最大的股东,他们很难按照宝洁原来的方式发展。毕竟宝洁也是一个日化大公司,并不会轻易地把这样一个席位让给投资者。就我分析推测,双方还在博弈的过程当中,新的投资者有没有可能受到更多股东的支持,估计得看宝洁接下来的业绩会不会受到新的驱使,导致少数投资者占有一席之地。”
不过,品牌营销专家路胜贞分析认为,对冲基金 Trian 是以买入企业股份并推动改革而著称。Trian 近年最大的操作特点是对入股企业进行拆分提议,提高其整体价值,随后再通过频繁的股票买卖,获取价格波动间的价差利润。2007年,Trian 收购吉百利糖果并要求吉百利抛售饮品业务;2014年,Trian以10亿美元取得百事1%的股票后就呼吁将百事分拆业务。不过这些都遭到了上述公司的抵制拒绝,这对企业来说是个危险的举措,容易导致企业不追求业绩的平稳和股票品质,而追求不断地放大企业估值。而且证据证实,采取这种办法追求的业绩不能持久,例如百胜分拆出售中国区业务部分股权时,业绩呈现下滑的表现。这与宝洁追求的市场平稳增长的战略格局不协调,出于对出让代理权这样激烈的变革,会导致其市场上的表现虚火过旺,宝洁做出拒绝。
事实上,宝洁近年来不理想的业绩表现成为了无法回避的话题,正因如此,才引发了投资者对于宝洁业绩的讨论。从 2004 年 到 2013 年,宝洁的销售额和净利润几乎都处于停滞状态;2016财年,宝洁全年销售额同比下降8%;2017财年发布的三季度财报中,净利润显示为25.2亿美元,同比下降8%,净销售额为156亿美元,同比下降1%,已经连续13个季度处于下滑状态。与此同时,竞争对手联合利华的表现亮眼,其最新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二季度销售额上涨 5%,上半年销售额增长 3%。净利润上涨 22% 至 33 亿欧元。
为了提升业绩,宝洁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整改。宝洁在过去两年中,剥离了近 100 个销售额小于 1 亿美元的品牌,将资源聚焦在更多“大品牌”上,比如为总收入贡献率达到 90% 的汰渍洗衣粉和帮宝适纸尿裤;去年,宝洁以 130 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包括伊卡璐、CoverGirl 在内的 43 个美妆品牌卖给美国 Coty 集团。除了业务“瘦身”,宝洁进一步缩减广告支出。据第三方检测公司MediaRadar数据显示,2016 年 1~5 月,宝洁总共在1459个网站上投放了广告,但是今年该数字减少至978个,下降了33%;2017年1~5月,宝洁在广告预算上同比下降了41%,还表示将要在未来5年内削减20亿美元营销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