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百丽寻求私有化能否东山再起?

2021-08-08 05:15:56

 

来源:互联网

百丽寻求私有化能否东山再起?

在经历早前的停牌和各方猜测后,“一代鞋王”百丽终于要走上私有化之路了。4月28日,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丽国际”)发布公告表示,由高瓴资本集团、鼎晖投资以及百丽国际执行董事组成的财团,向百丽国际提出私有化要约,总收购价531亿港元。而就在正式私有化之前,百丽国际在5月15日发布了其在公开市场的最后一份年报。截至2017年2月28日,营收为417.07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2.2%;净利润为24.03亿元,同比下降18.1%。

志起未来营销集团董事长李志起表示,上市公司受制于财报压力,往往在开创性业务上会趋于保守,百丽当前的问题需要相当长时间和研发投入才能尝试转型,所以退市后更方便操作,私有化的动作对于百丽而言是有利的。服装行业观察人士程伟雄认为, 品牌同质化严重,产品更新迭代缓慢,再加上百货渠道本身的乏力等原因,昔日鞋王百丽的业绩每况愈下,百丽国际仍然无法在转型上获得实质进展,未来的困境依然存在。《中国经营报》记者向百丽国际发去采访函试图了解更多具体情况,不过截至发稿,并未收到答复。

百丽最后一份年报并不理想

4月28日,随着百丽国际发布的一则公告,此前的出售“传闻”变成事实。不同的是,传闻中百丽国际将“贱卖”442亿港元,而由高瓴资本集团、鼎晖投资及百丽国际执行董事于武和盛放组成的财团向百丽国际提出私有化要约,建议总收购价高达531亿港元。据悉,百丽国际的此次交易超过了此前万达商业345亿港元的私有化总额,一跃成为港交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私有化交易。

出售的背后是百丽国际等企业近年越来越不理想的业绩。根据百丽国际正式私有化之前、本月15日发布的最后一份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2月28日,营收为417.0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上升2.2%;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03亿元,同比下降18.1%。如此前3月份该集团发布的盈警,百丽集团纯利下跌18.1%,符合盈警预期,但连续两年下滑。

记者查阅百丽国际近年年报发现,2015/2016财年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滑,鞋类业务销售收入下降8.5%,净利润大幅下降38.4%。截至2014年2月28日的财年四季度以来,百利国际鞋类业务同店销售额连续13个季度负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关店潮”,2015/2016财年,百丽国际鞋类业务零售网点进入收缩状态,截至2016年2月29日,零售网点净减少366家至13762家门店。截至2017年2月28日,百丽集团的鞋类业务门店数量再度减少到13062家,门店净减少数量约700家。

瑞信在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若百丽国际决定不进行重组,集团的鞋类业务经营利润在未来3至4年将每年下跌25%至30%。然而结构性改革可能导致盈利出现更大幅度下跌,如鞋类业务经营利润按年跌逾50%,该行预计百丽国际未来数年的鞋类业务仍然艰难。

程伟雄认为:“百丽原来号称是上千亿港币的市值,现在不足500亿港币,如果业绩持续下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股东的利益是难以保障的,出于对股东利益和收获短期利益的考虑,私有化显然是必要的。此外,就像百丽集团CEO盛百椒所说的那样,私有化对于百丽而言,更多时候是出于可以收获短期利益的目的。但按照目前的情况,如果想要解决一些长远的利益,包括品牌的问题、业绩反弹回来,至少需要3~5年,但对投资者、股东来说,显然是坐不住了。”

转型被短期利益束缚

程伟雄指出,百丽国际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首先是品牌老化、产品款式更新迭代缓慢;其次,随着它所倚重的百货渠道正在不断老化,导致门店业绩不断下滑甚至关张;再者,不仅遭遇电商的冲击,其自身试图发展的电商平台也并不理想;另外,百丽多品牌战略导致其库存量高企。这些问题都使得昔日鞋王百丽的业绩每况愈下。”

在尝试的一系列转型中,百丽首先进行的调整是关店。去年6~8月,百丽在内地关闭了276家门店,截至今年2月,其在全国仅剩 13062家门店。除了关店止损,百丽还对部分店面装潢进行了改版。比如北京西单汉光百货、君太百货里百丽专柜的主打色从原来的枣红色改为浅灰、白色、黑色。不过在广州,根据记者的走访,位于广州中华广场、太阳新天地的百丽门店并未和以前不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