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圈”走向爆发 中国电竞还有多少想象空间?
从“破圈”走向爆发 中国电竞还有多少想象空间?
本报记者 宋琪 吴可仲 北京报道
近期,伴随着电竞题材网剧《你微笑时很美》的热播及对其争议性剧情的讨论,电竞再度强势“出圈”。
实际上,近年来,电竞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从以半月为频率,不断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热搜上的电竞选手,到讨论度和关注度持续攀升的电竞赛事;从KOL行列占比越来越高的游戏解说,到特定时间铺天盖地的赛事直播;从玩家圈层不断突破的电竞游戏,到形式众多的电竞IP……这一切变化都在说明,电竞似乎已经开始了从小众的亚文化向流行文化的跃升。
根据腾讯电竞发布的《2021版中国电竞运动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1年,中国将成为核心电竞爱好者最多的区域,人数有望达到9280万人,同时,中国有望凭借着3.6亿美元的收入成为全球赛事收入最高的电竞市场。
更重要的是,2022年之后,中国电竞将迎来爆发期。《报告》中明确,在后亚运时代,电竞将完成社区文化向流行文化的蜕变,并实现产业的规模化和工业化,成为围绕赛事辐射其他周边业态的新兴文化载体和生活方式。
数字时代的“新足球”
《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社会公众对电竞产业发展的认可度不断提升。2018年1月,提到电竞行业,对其持支持认可态度的网民比例仅为40%,而到了2020年11月,对电竞行业发展持支持认可态度的网民比例已接近50%,对其发展表示乐观期待的网民比例接近20%。
曾几何时,电子竞技并不被看好,甚至一度成为玩物丧志的代名词,而促使公众态度转变,助力行业破圈的重要因素在于电竞的“体育化”。
事实上,早在20世纪初,国家体育总局就将电子竞技列入了正式的体育项目,但电竞真正作为体育运动被大众接纳和认可则更多归因于近几年国际性体育赛事的“加冕”。
2018年,电竞首次成为亚运会表演项目,亮相国际性大赛。2020年12月,电竞被批准成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正式项目更是进一步为行业“正名”。值得一提的是,电竞“入亚”并非其体育化的终点,目前,行业已将“入奥”列为接下来的目标。
除“正名”之外,中国电竞具备可观的用户基础及商业价值也是行业能够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据了解,目前,电竞职业赛事的核心商业模式已从版权、赞助扩展至门票及授权产品上,且大众赛事的商业化前景可期。
《报告》显示,2016年~2021年,中国电竞用户规模已由1.3亿元增长至4.25亿元。而根据Newzoo《2021年全球电竞与游戏直播市场报告》,在全球2.34亿名核心电竞爱好者中,中国地区人数达9280万人,成为拥有核心电竞爱好者最多的区域。
更重要的是,目前,电竞领域粉丝用户比例已与足球相近,具备形成成熟粉丝经济的用户基础。《报告》显示,21%的电竞粉丝用户购买过不同级别赛事的门票,2021年,中国凭借3.6亿美元的收入成为全球赛事收入最高的电竞市场。
同时,从电竞用户的年龄构成来看,其中的年轻用户居多。2019年~2021年,34岁以下用户占比分别为76%、73%和68%,其中,2021年,25岁以下年轻电竞用户增长明显,用户规模已达1.27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