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家乡》……主旋律电影成“主旋律”,国庆档电影你选哪一部?
《夺冠》《家乡》……主旋律电影成“主旋律”,国庆档电影你选哪一部?
文/陈玉琪
失去了春节档,暑期档新片屈指可数,2020年的国庆档被电影人称为“全村的希望”。
《姜子牙》《夺冠》《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等7部影片纷纷定档国庆。在目前影院上座率最高为75%的疫情防控指导下,是否能成为“史上最强”还未可知,但或许能成为“史上最挤”的国庆档了。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0月1日15时,国庆档首日影片总票房已突破5亿元。
截至10月1日15时,国庆档首日实时票房(图片来源:猫眼专业版)
从去年开始,主旋律电影成了国庆档“主旋律”。2008年国庆档票房只有1.7亿元,到2019年,总票房已经达到43.8亿元,《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影片贡献了43.51亿元。
今年的国庆档,主旋律电影还能复刻去年的“高光时刻”吗?
主旋律商业片成重要电影类型
据统计,2011年~2019年有票房数据记录的主旋律电影共151部,累计总票房约360亿元。其中票房过亿元的主旋律影片25部,《战狼2》《流浪地球》《红海行动》更是分别以超50亿元、40亿元、30亿元的票房成绩创造出中国影史票房第一、第三、第五。
图片来源:猫眼专业版
所谓“主旋律电影”,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87年,原广电部电影局提出要“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介绍,主旋律电影大致可分为两类题材,一类是革命历史题材,如《开国大典》《大决战》等,一类是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现实主义题材,如《战狼2》《红海行动》等。
“要么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要么是非常有共鸣、贴近生活、观众能感同身受的普通人。”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前夜》《八佰》《金刚川》的编剧葛瑞认为,在当前国际形势更加复杂的情况下,观众的爱国情绪更容易被调动。
与最初相对官方、正统的运作模式不同,孙佳山认为,主旋律电影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已经出现了相对商业化的运作方式,而在2009年前后,以《建国大业》《风声》等一系列影片为标志,国家色彩已经大幅后撤,主旋律电影的制作、传播开始与商业类型电影深度融合。
从2017年开始,主旋律电影的发展进入第四阶段,“主旋律商业片”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一个重要类型。《战狼2》拿下票房冠军,《红海行动》至今仍是豆瓣评分最高的主旋律电影,《流浪地球》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
“主旋律电影越来越重视商业属性,越来越符合好莱坞剧作的创作方式,像《战狼2》采用了孤胆英雄的模式,《湄公河行动》是‘双雄’的模式。”葛瑞说。
“老牌明星+小鲜肉”也是主旋律电影在当代的新变化。在互联网语境下成长起来的“Z世代”成了电影、游戏等文化娱乐领域的消费主力。孙佳山认为,为了适应年轻一代的文化娱乐消费习惯,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拍摄、发行和传播也同样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我们的创作观念有时候还是显得有些中规中矩,一些故事没毛病但也没亮点,合格但不优秀。作为创作者,我们总要去寻求突破。”葛瑞认为,无论是什么电影,都要符合创作规律,做到人物、故事、情感的统一。即使是主旋律电影,也要把意识形态的表达放在电影创作的共性之中。
改编自真实故事、聚焦小人物,也成了目前主旋律电影创作者的一大共识,真实、接地气逐渐成为表达重点。
“观众看多了大的历史事件的电影,也开始对背后的不为人知的人物和事件更感兴趣,像邻家大哥、大姐一样的小人物的命运也更容易引起共情。”同样是新中国成立题材,管虎与葛瑞等电影人在创作《我和我的祖国·前夜》时,将镜头聚焦在平凡的工程师林治远身上,把大人物、大事件都置于远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