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锐教育一季度报亏 快速扩张下的隐忧
精锐教育一季度报亏 快速扩张下的隐忧
春节前夕,旗下已拥有华英教育、巨人教育等品牌的精锐国际教育集团(以下简称“精锐教育”,NYSE:ONE),在不断增加学习中心的进程中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报收亏损超1000万元。
财报显示,2019年第1季度精锐教育营收为6.47亿元,同比增长46.6%;归属股东的净亏损为1630.7万元,同比下降159.1%;而月均在读学生数为142387人,同比增长70.5%。截至2018年11月30日,精锐教育学习中心数量增加到367个,其中个性化学习中心242个,至慧学堂学习中心78个,小小地球少儿英语学习中心33个。
对于快速扩张中的精锐教育为什么在上市之后突然开始亏损,《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精锐教育,其内部人士回复称,公司本季度增加了52所学习中心,教室面积较2018财年同期同比增长47.6%,较2018财年第四季度增长了13.3%。新开的学习中心增长迅速并实现了更高的利用率。
精锐教育方面将2019年1季度的亏损归结于学习中心的快速扩张,是过高的投入带来的战略性的亏损,事实是否如精锐方面所说呢?
上市后开启收购模式
2018年3月28日对于精锐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时刻。这一天,精锐教育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总融资额约为1.8亿美元,每股定价11美元,发行1630万股。然而,上市当天,精锐教育就遭遇破发,当天开盘价为11美元,收盘价为10.8美元,较发行价下跌1.82%。
成立于2008年的精锐教育总部在上海,主要面向高收入家庭提供K12的课外辅导,业务范围覆盖0~18岁的教育培训。精锐教育旗下重点发展的有K12个性化培训精锐教育、少儿趣味数学品牌至慧学堂、中小学冬夏令营品牌精锐·学汇趣以及语文品牌精锐·优毕慧等子品牌。
上市前,精锐教育在全国42个城市开设225个学习中心。精锐教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精锐教育营业收入为3.113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净利润为3680万美元,同比增长30.3%。
而2018年3月,刚刚完成美国上市的精锐教育就开启了“买买买”模式,继当年年初收购“小小地球”、8月收购天津的华英教育之后,10月,精锐教育对巨人教育的收购算是其上市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项目。据传这笔收购的标的高达7亿元,如果加上收购之后继续投入的上亿元资金,精锐的这次投入可谓高投入大手笔。
收购完成后,精锐教育董事长张熙将兼任巨人教育董事长,收购之后两个品牌仍然独立发展。精锐教育定位高端“一对一”,而巨人教育则定位大众化的K12教育,收购巨人教育可以弥补精锐教育在中端市场的空白和不足。
精锐教育的一系列收购目的很明确,因为精锐原先定位在高端市场,虽然收入较高,但是市场规模有限,定位有点曲高和寡。但是大众市场占整个K12教育市场近50%的份额,这方面精锐教育显然并不擅长。于是,借助上市后雄厚的资金优势,对K12教育领域的其他机构进行收购就成为最快的扩张方式。
然而,收购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现在来看,从2014年至今很多公司做了并购,实际上,真正成功且磨合得比较好的并不太多。”多鲸资本创始人姚玉飞对记者说,“首先是在二级市场上面,A股的上市公司来收购教育培训机构,除非是给他们比较大的股权比例,或者说他们反客为主,然后成为大股东。而大多数收购的结果,到现在都是不太好的。而且巨人和华英都是被卖过两次的机构,这种记录就反映了它们对教育的忠诚度,包括他们自身对教育培训这件事情的一个热爱程度肯定也会大打折扣。”
“一对一”卖的是焦虑还是价值
莹莹(化名)妈妈告诉记者,莹莹现在上小学四年级,曾在2017年夏天的时候上过精锐“一对一”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在北京市广安门那边的一个校区,两个月的价格是4.6万元,每天上下午都有课。
“幸亏我在签协议的时候签了补充协议,写上了如果孩子不想上就无条件退款的条款。我当时认为‘一对一’老师查漏补缺应该提高得快。当时语文、数学应该是精锐学校自己的老师,英语老师是外聘的。但是数学学了两个多月效果不好,我就根据补充协议申请退款了,后来退款时间走了很长的流程才退回来。”
莹莹妈妈认为,“一对一”的教学问题在于家长不在现场,并不知道老师水平、经验以及责任心。正如学乐云董事长陈冬华所说,“一对一”的教学卖的是家长的焦虑并不是价值。不同于新东方和好未来课后辅导小班授课的模式,精锐教育采用精英式的“一对一”辅导模式,而且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的二线城市。由于定位高端的教育,单节的课时费很高。据悉,精锐教育在北京的“一对一”课程,小学的定价每课时250元左右,而初中在280元左右。
在陈冬华看来,不仅是精锐,整个“一对一”行业都有着共同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一对一’模式解决的是‘教学’的问题,而‘教学’对学生带来的帮助或者说效果约等于零,它实际仅仅是解决了家长一种焦虑问题,没有解决有效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