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加州学派”再出发

2021-08-08 04:47:41

 

来源:互联网

“加州学派”再出发

二十年前,一批在美国加州不同大学中讲授中国社会经济史的中年学者,先后出版了几本专著,对当时国际经济史坛的主流理论及观点进行质疑和批判,并提出了新的见解。

这些学者后来被称为“加州学派”,他们的新见解集中体现在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生于1958年,曾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历史系主任,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的《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书中,因此“大分流”理论也就成了“加州学派”提出的新见的代表。

这些新见提出后,迅速引起国际学界的注意,在赞同和反对的学者之间出现了热烈的争论,持续至今。从开始时主要针对中国和西欧的比较经济史的讨论,演变为题材广泛、涉及全球的,跨地区、跨时代、跨学科的国际大论争。

2010年,在关于“大分流”的论争展开十周年之际,著名经济史学家欧布莱恩发表专文,对此作了一个总结,并对以“大分流”为代表的“加州学派”的观点进行了评价。

到今天,又是八年过去了,是应当再作总结的时候了。因为这是诸多学者都关心的问题。

超越“大分流”

事实上,自“大分流”理论提出后,“加州学派”学者一直没有停止过新的探讨。对于争论中不同的声音,他们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借以改进自己的研究。2015年8月,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首次在中国(山东济南)举办,前来参会的彭慕兰教授接受中国媒体采访,坦承先前研究的局限性,并表示正在完善“大分流”理论。王国斌和罗森塔尔二人合作的这本《大分流之外》,就是“加州学派”学者进行努力的新成果之一。

本书在一些重要方面,对于先前的“大分流”理论进行了反思和修正。正如本书经作者认可的中文版书名《大分流之外:中国和欧洲经济变迁的政治》(英文版书名直译为《大分流之前和之外:中国和欧洲经济变迁的政治》)所示,它在研究对象、范围和内容方面,都大大超出了彭慕兰的《大分流》。

首先,彭慕兰的《大分流》强调进行比较研究要重视比较的单位,因此把英格兰和中国的长江三角洲作为比较对象;本书则把欧洲和中国作为比较对象,英格兰只是这项比较的一个特例。

其次,《大分流》一书以及先前的“大分流”讨论所涉及的时间范围,都是近代早期(1600~1900年),而本书认为中国和欧洲的大分流要早得多,不是公元1600年,而是公元1000年。

通过对以往“大分流”理论的修正,本书为欧洲与中国不同的经济变迁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本书作者指出,欧洲和亚洲在1000~1500年间的一个重大差别,是欧洲存在众多相互竞争的国家,而亚洲则只有中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其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力在本地区都无与伦比。

这种状况,对于欧洲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演变都具有巨大的作用。尽管在中国和欧洲的历史上,统一与分裂都曾交替地出现,但中国始终沿袭着统一帝国的模式,而欧洲却经历了更多的分裂。旷日持久的战争使欧洲陷于贫穷,这些冲突与竞争却在无意之中催生了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方式。相反,中国在长期的和平与统一中孕育了一个大规模的市场,并从劳动分工中获益。

欧洲直到1750年之后,资本密集型的机器生产才显露出一些优势。在此之前,清代朝廷的经济发展理念乃是全世界各个地区的共识,即重农、薄赋、不干预国内贸易。因此,在以往的中西比较史方面,许多传统观点或者缺乏充分的历史依据。

《大分流之外》一书在研究力量的组织上别具一格。先前“加州学派”学者之间,虽然相互通气、彼此交流,但进行研究时基本上是“单兵作战”。本书的两位作者分别是中国史和欧洲史研究的专家,同时又都受过良好的经济学和历史学的训练,所以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眼光,以共同的视野与问题意识切入,识别具有可比性的历史过程,并进行严谨细致的比较。这一点,获得所有书评者的高度赞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