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之后 《人生一串》能否打造纪录片爆款?
《舌尖》之后 《人生一串》能否打造纪录片爆款?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随着近年来纪录片的浪潮正在徐徐的涨,那些已身在江河湖海中的人们,感到的又是什么呢?文章综合自刺猬公社、娱乐资本论等。
“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场孤独的旅程。”
这是烧烤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开头的一句话。
已经播出四集的《人生一串》取得了豆瓣8.9的超高评分,成为了这个夏天最火爆的“宵夜”。
“苦辣酸甜,烟酒怒骂”,观众们喜欢它的亲近感与烟火气。这部由B站出品的纪录片,把视角聚焦在最具民间特色的“烧烤”之上,涉及全国范围内近30个城市、500家烤串店,用接地气的画面与解说呈上了一份热气腾腾的人情味儿。
随着近年来纪录片的浪潮正在徐徐的涨,那些已身在江河湖海中的人们,感到的又是什么呢?
国产美食纪录片的春天在哪?
《舌尖》的大火,让这个偏静态的领域第一次走进了街知巷闻的程度,观众惊奇地发现:纪录片不再“新闻腔”了,不再死气沉沉和充满意识形态洗脑了,生动、活泼、有人文色彩。
从数据上来看,纪录片即使没到真正的春天,但产能的确在稳健提高。2017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39.53亿元,年生产总值为60.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15%。
产能在增加,但第二个“舌尖”却再也没有出现;美食类纪录片在井喷,狗尾续貂的《舌尖3》却成了众矢之的。陈晓卿在此之后打造了三集短片《寻味顺德》、云集将来则为BAT定制了《水果传》,但都没有掀起全民水花。
《舌尖》从第一部到第三部的口碑大扭转,恰恰印证了这个圈子中的一个铁律:优秀作品紧密地跟着人才流动。第一部之所以大获成功,除了陈晓卿的总领头,也有当时农业频道资深导演任长箴带着一批编导跨界操刀,从食物起源等人文地理因素,大大拓展了美食纪录片的内容边界;到第二部,任长箴等人不再参与,《舌尖2》仍保留了部分原汁原味;第三部,连陈晓卿也退出,就真正成了鸡肋产物。
在过去几十年里,纪录片与行政一直有着异常紧密的联系,当时纪录片的发行渠道非常狭窄,只有向央视与各省级卫视开设的纪实频道输送内容,制作公司也相当于一个定制内容生产商的身份,更难言自身的厂牌化。
而且,不是所有类型的纪录片,都有成为大众爆款的潜力。国计民生美食类、以及动物为主的自然地理类,因为观看门槛低,老少咸宜,最容易爆火;但制作难度最高、知识含金量也最高的历史类和军事类纪录片,却常常会令人望而止步。
得年轻人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