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 中国汽车消费“刚需”仍在 2020年比拼“硬实力”

2021-08-08 03:42:27

 

来源:互联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 中国汽车消费“刚需”仍在 2020年比拼“硬实力”

本报记者 陈燕南 尹丽梅 童海华

“有升有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正常现象。目前中国车市遭遇阵痛,与过去几十年间长期积累下来的粗放发展有关。而目前的市场调整会加速产业出清,‘挤水分’‘挤泡沫’ 淘汰‘劣币’。”2019年12月27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

时代在变革,中国汽车行业也正式进入了2.0时代。作为中国汽车工业亲历者,师建华见证了中国汽车市场28年的高速发展,也正在目睹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料峭寒冬。对于中国车市目前困境,他表示,要用市场的眼光看待汽车产业,中国汽车工业在经历大浪淘沙之后必将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行业加速“挤水分”

市场容错空间越来越小,躺赢者不复存在。经历了28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汽车产业自2018年7月开始步入下滑通道,2019年销量下滑阵痛趋势持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1至11月中国汽车销量为2311万辆,同比下降9.1%。至此,中国汽车市场已连续出现17个月负增长。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亦未能“独善其身”,中汽协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连续5个月同比下滑。

中国汽车市场短期压力犹在。业内普遍认为,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仍然无法摆脱负增长困境。“2020年中国车市发展趋势如何还得看宏观经济的整体走势,从目前来看,回暖力度不大,难以在2020年实现正增长,预计将出现全年2%的负增长。未来几年,中国车市也将继续呈现低速增长态势。”师建华对本报记者表示。

不过,师建华认为,中国汽车消费的刚性需求仍然存在,中国汽车产业尚未遭遇产销量“天花板”。目前,行业内的共识为中国新车产销“天花板”为3500~4000万辆之间。

“有升有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正常现象。”师建华指出,中国车市从多年高速发展转入负增长之后,有利于行业保持理性思考,倒逼企业调整策略,修炼内功。“目前中国车市出现阵痛,与过去几十年间长期积累下来的粗放发展弊病有关。” 师建华认为,市场调整会加速产业出清, “挤水分”“挤泡沫” 淘汰“劣币”。

师建华认为,目前中国车市对于自主品牌、外资品牌来说,仍然机会均等。“在中国车市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不止合资品牌在转型,中国自主品牌也在不断夯实基础,打造核心竞争力。2020年应该是中国汽车产业拼实力、拼品质的一年,在这个阶段,大家都有机会。”

众所周知,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讲,新能源汽车会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全球来说,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商的共同战略选择。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第四年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在师建华看来,我国汽车产业仍然存在整体技术储备薄弱、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缺少突破等问题。不过,我们在电动汽车领域正在迎头赶上。“财政补贴政策为中国先进入电动汽车产业提供契机以及不断试错的机会,因此我们在电动汽车领域发展得更快。”

据了解,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仍在提速。2019年12月3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力争经过十五年持续努力,使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以市场为导向

2019年,中国汽车行业经历了一场“考验”,车企以及上下游产业链进入下行周期,四家车企濒临破产,动力电池行业淘汰赛加剧。2019年,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也极具挑战。这一年,国家补贴标准在2018年的基础上平均退坡50%,这一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经历了补贴退坡的阵痛,单月销量相差近6万辆。

在师建华眼中,过去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并不是百分百的真实,而目前市场正在趋于理性。他表示:“新能源汽车的真正繁荣是要让市场买单。新能源汽车企业要靠产品来赢得消费者,而不是依靠补贴政策的红利,所以等补贴潮水退去,必然将经历一个调整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