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定位“沉下去打”——访新特汽车CEO先越
找准定位“沉下去打”——访新特汽车CEO先越
梁锶明、赵毅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国内不少企业开始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它们被统称为造车新势力。2018年被称作是造车新势力的“交付元年”,多家造车新势力终于走出“PPT造车”,交付了一定数量的车辆。
在造车新势力开始交付前夕,众多玩家竞争逐渐升级,新特汽车却姗姗来迟。2017年9月,新特汽车正式成立,让市场惊讶的是,到了2018年10月31日,仅仅过去425天,新特汽车便实现了首批量产车的交付,赶上了“交付元年”这趟车。新特汽车从后来者,一跃成为“黑马”。2018年,新特汽车完成4000辆交付,订单超过44000辆。
从融资情况来看,2019年行业融资环境更为冷静,不过新特汽车依旧受到了资本的青睐。2019年5月,新特汽车正式完成B轮融资,由重庆长寿区相关产业基金领投,多家机构跟投完成。新特汽车方面也提到,下半年新一轮融资进展也比较顺利。
但是,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自6月26日起开始实施,与2018年相比,2019年补贴标准平均退坡超50%,并且取消了地方补贴。
新特汽车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如何找到更精准的定位?如何确定更清晰的产品模式?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新特汽车CEO先越。
产品主要面向三四线市场
《中国经营报》:新特汽车成立之时,不少造车新势力企业已经布局2~3年。为何会在2017年9月才成立新特汽车?如何思考新特汽车的产品定位?
先越:我们其实早在2016年就开始准备相关事宜,但当时还没正式成立公司,筹备了约一年时间,到2017年9月成立时产品就已定型。当时,多家造车新势力的产品集中在SUV车型上。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实际上在三四线市场才是真正的刚需品,这样也可以做到品牌的差异化,所以把新特DEV 1定位为A0级电动车(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主要面向三四线城市。
从市场情况来看,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有一些企业做得比较成功,如果我们再去竞争,压力就会比较大。我认为,售价在10万~20万元区间的产品,面对来自燃油车的竞争较大,而且能够买10万~20万元汽车的消费者,可能不那么看重油电成本之间的对比,这样新能源汽车面对的压力就很大。如果从实用角度来看,我觉得消费者更多会考虑A0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而且当时确实A0级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相对空白的市场。
《中国经营报》:对于新特汽车来说,如何协同发展新特品牌和歌昂品牌?
先越:歌昂品牌实际上是我们和成都市政府联合发起的全新高端电动汽车品牌,在洛杉矶发布这个品牌后,产品从设计到定型大概用了半年时间。新特汽车对于歌昂只是投资关系,歌昂由独立的团队运作。歌昂品牌在2019年上海车展就正式推出了概念车,计划明年会推出实际量产车。
短期内采取“轻运营”模式
《中国经营报》:2019年上海车展上,与众多车企推出更高续航车型的做法不同,新特汽车展出了续航150km的DEV Lite车型,原因是什么?
先越:相比DEV 1车型,我们推出了更低续航的DEV Lite车型,实际上与我们思考的市场定位相关,希望新特汽车继续聚焦低线市场(三到六线城市),继续下沉到某个细分领域,我们的内部战略叫“沉下去打”。因为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真正有市场机会的细分领域,为之去努力才更有机会做成。
其实之前很多低速电动车卖得很好,续航集中在200km以下,因为在低线城市并没有太高的出行半径需求,一天开车四五十公里已经到顶了。而且这类消费者,尽管要开车出去玩,基本上也是白天出去晚上回来,不太可能会说要开到某个地方过夜,因为还得考虑到住宿成本等。我们一直也在思考,在目前竞争如此激烈的态势下,如何找到自己合适的生存空间并且有针对性地推出产品。现在造车新势力已经进入后半场竞争,更加需要冷静和理性。
《中国经营报》:为何新特汽车在现阶段对自动驾驶的宣传较少?
先越:新特汽车在自动驾驶上一直都有布局研究,除了成立专门的研发部门外,还和一些自动驾驶领域的公司有比较深层次的合作,没有对外披露是因为还在做技术储备。此外,目前自动驾驶的应用场景还比较有限,新特汽车的车型还是比较考虑经济性。
但像歌昂品牌的产品,就是有配备自动驾驶系统的,前期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L2.5到L3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都有在着手,所以那款产品的定价区间也会高些。从长远来看自动驾驶技术还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的路线是配备一些硬件给予扩展空间,到了未来某个节点就可以通过OTA激活一些目前看似没有用的功能。
《中国经营报》:您曾提到新特汽车短期内会采取“轻运营”模式,如何看待代工生产的可行性?
先越:我们和中国一汽合作代工的过程中感受到,汽车行业逐渐走向专业化分工,共线生产在汽车工厂已经很成熟了。三电技术是个流水线安装的过程,电池等都是标准化产品。对造车新势力来说,新建工厂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后续管理上也需要耗费很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