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基础 创新是支柱 中国汽车打响“品牌向上”攻坚战
质量是基础 创新是支柱 中国汽车打响“品牌向上”攻坚战
作为全国两会中的新面孔,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和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重点聚焦在了中国汽车品牌提升上。
而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提及汽车行业的发展。例如,推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扩大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放,下调汽车等进口关税,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健全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等。
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完善创新体系,提升质量和口碑,助推自主品牌向上正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一轮发展周期中,自主品牌正面临着很多机会点,例如新能源汽车领域等,需要在智能互联、自动驾驶等新的技术方向上寻求更多突破。
迎来最好的新时代
自主品牌乘用车年销量自2016年以来连续突破1000万辆大关,正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销售汽车2887.9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084.67万辆,同比增长3.0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88%,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0.69个百分点。
在销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还有品质的提升。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机构J.D. Power(君迪)发布的2017年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调查研究(SSI)显示,从2000年至2017年,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的新车质量差距正逐步缩小,百辆车问题数(PP100)从397分缩小至13分,两者的差距将在未来两三年内消失。
特别是在车身内装、配置/操控/仪表盘和音响/通讯/娱乐/导航等三大领域,自主品牌正以微弱优势实现对国际品牌的赶超。不过,J.D. Power研究报告同时显示,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的新车质量差距依然存在,差距最大的三个问题领域是发动机/变速系统、车身外观以及驾车经历,分别比国际品牌高5.8个PP100、3.7个PP100和2.2个PP100。
随着品质迅速提升、配置越来越高,价格比合资品牌更有优势,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汽车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也不断提高。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2017年,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从26%上升到了43.9%;2017年,在首辆车为自主品牌的消费者中,再次购买自主品牌的比例高达47%。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告别模仿,坚持正向开发,逐步建立研发流程、标准和体系,这是近年来中国品牌乘用车品质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例如,目前长安、广汽、吉利等车企已具备完整的正向研发体系,并在若干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外,尽管中国汽车市场正进入微增长区间,但得益于中西部地区和三四线城市购车需求的持续增长,将为中国乘用车品牌注入更大的增长动力。
《中国汽车品牌蓝皮书:中国乘用车品牌发展报告(2017)》分析认为,伴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崛起,中西部地区乘用车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而东部地区进入换购高峰,双重因素拉动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实现稳定增长。
短板依然存在
“道路不平坦,任务复杂艰巨,但前景一片大好。”在2018中国汽车品牌发展峰会上,对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前景,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直截了当地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在李书福看来,尽管中国汽车制造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外资品牌仍然很强大,合资品牌占据着超过45%的市场份额。“让中国汽车品牌能够进入中高端市场,不断地在中高端市场占领份额,这个时候才能真正形成中国汽车工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也印证了李书福的结论。中国乘用车品牌仍以低端市场为重点市场,2016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在低端市场的份额约为76.1%。
从价格方面看,中国品牌乘用车的销售价格集中在5万~15万元的区间,平均成交价仅有8.82万元,平均成交价格最高的长城汽车为11.69万元,其次比亚迪为11.27万元,而其他中国乘用车品牌成交价绝大多数低于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