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大悦城的“大数据”经营

2021-08-08 02:30:48

 

来源:互联网

大悦城的“大数据”经营

梁宵

编者按/ 任何一位来到北京或上海大悦城购物中心的时尚男女都会发现,当你正在香港满记甜品里大快朵颐时,手机上会忽然收到一条美国服装连锁品牌店GAP的促销短信——这个“惊喜”绝非巧合,因为根据大悦城的跟踪分析,光临满记的会员中,有超过37%的人,也将进GAP购物。

关联营销,只是中粮集团旗下的大悦城精细化管理的冰山一角。在“E大悦城战略”驱动下,位于闸北苏河湾的上海大悦城,正在构建21个层级的会员管理体系,北京的西单大悦城重点挖掘客流轨迹,而朝阳大悦城则尝试拓展O2O(线上线下)的服务。

中粮集团副总裁兼中粮置地董事长周政说得好:“如今要把握顾客的需求,不再是靠经验而是靠数据。内部创新只跟着感觉走的话,可能花了很多钱,却没有找到真正能够讨好消费者的方法。”

而专业商业咨询机构提出的“大数据”理想应用场景应该是:利用顾客线上及线下购买行为的全部历史数据、会员卡及消费者人生阶段划分等方法,将零售从 “想出售商品给顾客”的模式转变为“提供顾客想买的商品”模式。

且让我们近距离观察一下,此番大悦城的“大数据”改革蓝图,究竟有何玄妙之处。

客流是需要经营的

国内购物中心的“大数据”探索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会员年龄、性别、消费金额等数据收集只能算作基本功,更多的诸如人脸识别、水滴系统等新技术也逐渐成为标配。

不过,“大数据”在实体零售业落地却不是一件易事,许多失败案例也证明,由互联网生态催发的“大数据”应用,并不能简单移植到实体领域,中粮置地有限公司商业管理中心研策部总监张岩对此深有体会。他举例说,在垂直类网站普遍应用的“标签法”,就难以胜任实体零售客群的复杂性及品类的多样化,任何一个因素变化,都会导致数据处理的难度增大几倍。

对于急于想从“大数据”中掘金的实体零售商来说,真正的难度也许并非技术壁垒,而是清楚地认识到,为什么要收集、整合和分析这些数据。

“好多人观念中的‘大数据’,就是搜集海量的数据去对比,但对比得出的结果,对实际的商业策略调整,未必真正有益。”张岩说。他觉得,“大数据”应用最大的困难在于,众多数据之中,应该向哪个方向寻求突破。换言之,尽管新的技术手段不可或缺,但“大数据”应用却不能脱离传统的商业逻辑,后者才能将无序而纷乱的数据,提炼锻造为商业情报和商业智慧。

大悦城的商业策略立足于“经营客流”,单个消费者的单日消费轨迹追踪,利用价值并不高,而影响最大的是会员生命周期。通过对会员总体的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准确发现会员的维护节点期、平台期、高价值消费期和预计的流失期——只有把握其中规律,才真正有助于构建指导日常商业运营的会员管理体系。

下一步,则是在相应节点进行技术分析,比如依据年龄、性别、RFM(最近一次消费、消费频率、消费金额)等指标,将顾客依据其自身属性匹配至相应的坐标系下:每个人都有7~8个或者更多的“标签”,有什么样的营销需求,就可以抽取相对应的“标签”组合。

具体来说,就是对即将进入维护节点期和流失期的会员,进行最大力度的维护管理,促使其重新“归队”,对进入消费平台期的会员,进行更加精准的消费引导和激励,推进其进入高价值消费期。

如何发现“女大叔”?

2014年11月初的西方“万圣节”期间,上海大悦城举办过一个主题为“鬼屋”的活动,其提取的“标签”有:一是女性,她们对购物更感兴趣且带来男性客户;二是近一个月没有来,但历史上有过购物记录,这是有效会员但非忠诚会员。该活动的会员拉动率超过12%。

针对忠诚会员,上海大悦城进行了积分换购的促销活动。通过客户偏好分析,他们把忠诚会员可能感兴趣的品牌作为积分兑换目标,并将活动信息发给12万会员中的1824人,最后实际产生兑换的人数为128人,参与率为7%——同行业同类促销活动的参与率仅为1%。

通俗地说,这就是垂钓者“定向投饵”与“随机撒网”之间的区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