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弩之末的惠普为何仍要分拆
强弩之末的惠普为何仍要分拆
【中国经营网注】近日惠普发布了第一财季报表,业绩未达此前预期,糟糕的业绩再次让这家全球著名的IT硬件巨头陷入分拆漩涡之中。看起来,这是惠普的一次“刮骨疗伤”的自救行动,但纵观惠普十几年以来的发展轨迹,尽管CEO频繁换帅,但拆分,并购,换人,裁员……仿佛就是惠普自救的所有药方,但,效果显然未达到预期。
据IT时代网的报道,转型似乎是硅谷巨头们涅槃重生的必经之路,IBM、苹果皆是如此,而今惠普一分为二,融合服务器、存储、网络和软件等服务的惠普企业和主营个人电脑和打印业务的惠普公司。复杂的分拆计划决定着惠普命运的变革,可这也许会让惠普因破碎而加速衰弱。
企业级市场,迟缓的惠普并没有优势
从惠普的分拆方案中可以看出,惠普把未来押在了企业级市场,融合系统、存储、网络和计算的硬件平台成了惠普的亮点业务。而在这一市场,惠普有着赌上未来的野心,却也缺少了必要的优势。
首先在网络设备市场,思科一直是市场的领导者,惠普在这方面的发展绝非是一帆风顺的。而在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市场,过去几个月里惠普的税前收益持续下降,并将成为分拆后的惠普企业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联想之前完成了对IBM X86服务器的收购,戴尔也誓言要扩大自身在服务器市场的份额,惠普的前景并不那么明朗。在利润率较高的软件业务上,惠普的规模仍然较小,最新季度的财报显示软件业务营收占比不到4%,还要面临甲骨文和VMware这样的高端软件开发商的挤压。在云计算、移动技术和服务等信息领域方面,惠普的行动比较缓慢,从目前来看鲜有作为,而IBM和戴尔等早已视此为下一个IT时代。
最重要的是,惠普企业需要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来进军企业科技的其他新兴领域,之前PC和打印业务为惠普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 ,分拆之后资金或将成为惠普企业的一个短板。在分拆之前得以依靠个人计算机和企业服务器的“并肩作战”降低部件成本,如今拆分之后这种成本优势也将被打散。企业级市场很大,惠普能够大步前行吗?
后PC时代,独立的惠普像是个弃儿
惠普201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个人电脑的销售额与去年持平,而打印业务、软件和金融服务则相比下降,虽然PC业务依然是惠普的主要现金来源,但在低利润等因素的诱导下,分拆后的惠普公司显得有些落寞。
IBM在1978年首次提出了个人电脑的概念, 36年的光景过后个人电脑已步入黄昏,作为PC市场的领军人物之一,惠普是首当其冲的。2002年惠普收购康柏促成其日后成为全球个人电脑最大生产商,直到2013年才被联想取代,而这也成了惠普PC业务的转折点。在智能终端的冲击下,索尼抛售了PC业务,宏碁笼罩在营收严重下滑的阴影下,LG直接选择了推出,戴尔则通过私有化开始转型。而惠普的动作显然慢了很多,早先尝试了搭载webOS硬件产品,不幸以失败告终。
分拆后的惠普公司在打印业务上或将致力于3D打印等服务,而PC业务不得不向高速增长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市场进军。在智能手机市场早已哀鸿遍野,惠普作为新来者难以和苹果、三星、小米等直接抗衡,而在平板电脑上一直是iPad一家独大,特别是在大屏手机的刺激下,安卓和Windows平板生存艰难,惠普进军移动设备市场的形式并不乐观。对比在PC市场未受冲击的联想,在“PC+移动”的策略性迅速转型,对惠普来说还有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