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化园区治污 艰难的救赎
医化园区治污 艰难的救赎
近期,安徽东至、江西乐平医药化学园区屡遭整治后又被曝光污染,医药化学园区治污似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事实上,医药化学园区的环保难题折射的是中国原料药生产的整体性环保困局。
浙江临海川南医化园区(以下简称“临海医化园区”)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产业集聚区,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保代价,也是国内较早开始环境整治的园区。
不过,《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现,该园区虽然经过不断整治,累计投入20多亿元,已建成集中供汽、供水、供电和污水处理、危废处理设施,但园区内的环保问题依然饱受诟病。今年6月,环保部门发现了园区还是有个别企业超标偷排现象,甚至园区负责人夜查都被废气“熏”走。
值得注意的是,台州当地业内人士表示,医化行业环保治理是一条的漫漫“烧钱”路,整治已经变成了“有钱人”的游戏,有实力的企业也倍感压力,中小药企根本无力承受。于是,大多数中小药企都从浙江沿海地区转移到了如安徽东至、江西乐平这样的医化园区,依旧重复着临海医化园区这样昨天的故事。
旧债新患
临海医化园区是由原国家计委和经贸委于2001年批准设立的、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医化企业占地约5.5平方公里,落户医化企业37家。
2012年,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被浙江省政府列为现代医药制造模式转型试点示范园区,临海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造“绿色药都”的战略部署。
近年来,临海园区累计投入20多亿元,已建成集中供汽、供水、供电和污水处理、危废处理设施,但环保问题仍是园区的“心腹大患”,饱受当地群众诟病。
在2013年年底,浙江省环保厅因临海医化园区环境污染问题引发媒体关注,督促园区开展新一轮污染整治工作。
2014年3月20日,浙江省环保厅与台州市环保局在对临海医化园区进行环保检查时,又发现园区内的台州迪凯污水处理厂因受企业偷排冲击,基本无法运行。在省环保厅部署下,台州市环保局会同当地临海市环保局对园区内67家企业进行了地毯式检查,3月21日开始全面停止向园区内企业供气、供水,确保企业全面停产,停止污水外排。
2014年4月3日,该园区因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不力,被浙江省环保厅挂牌督办。
2014年全年,临海医化园区投资1.3亿元,完成园区公共雨污管网改造和企业厂内雨污分流改造,改造管网总长共140多公里。其中,5000万元用于全面彻底改建公共雨水、污水管道,改造总长度62公里。8000万元对园区企业全面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改造长度达87公里,共有56家企业基本完成厂区内的雨水管网暗改明,在源头上确保雨污彻底分流。
2014年12月31日,浙江省环保厅发文,临海医化园区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摘牌验收。
今年6月,当地环保部门检查发现,园区内部分围塘河道水质指标超高,南洋二路南端的围垦塘、南洋一路南端(联化科技南侧)围垦塘两处水质检测指标大幅提高,个别企业存在偷排和偷倒建筑垃圾、炉渣、污泥等现象。德力西固废处置中心前面的园区总雨排口和联化科技厂区南边总雨排口两处水质检测指标偏高。
医化园区管委会主任金治苗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管委会发现园区雨水管晴天仍有排水,不少厂区的雨水管道严重超标,附近围塘河道大面积污染,很明显有企业利用下雨天偷排。
6月26日,金治苗带队夜查医化园区,查了三小时后,他觉得胸口闷,只能提前回去休息,“非常臭,存在废气超标排放现象,以前没有碰到过。”
此次检查发现浙江海州制药有限公司雨污分流存在严重隐患,6月26日,该公司被临海市环保局立案查处,责令全厂停产整治。
事实上,6月上旬,临海市环保局刚刚才对海州制药采取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处理设施、不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等环境违法行为做出行政处罚。处罚决定书墨迹未干,该公司又发生了新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