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闭店成“黑天鹅” 奢侈品依赖中国市场策略受挫
Coach闭店成“黑天鹅” 奢侈品依赖中国市场策略受挫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015年时间过半,某意大利男装品牌北方区销售经理陈凯用“不好”来形容今年该品牌的经营状况。陈凯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3年前,该品牌每年的复合增长率约在40%~50%,现在能有10%就不错了。
反腐、国内外差价、海外购奢潮、电商冲击……这些老生常谈的原因让不少奢侈品牌的日子不好过,股票持续下跌,业绩报表亦越发难看。事实上,以上只是表象原因,在经济增长放缓的今天,不少奢侈品牌过分依靠单一市场,全球化程度不高、抗风险难力差这些问题陆续暴露出来。
连锁关店潮
近日,香港多家媒体报道称,美国皮具品牌Coach因销售业绩欠佳,决定在租期未满提前撤出位于中环的门店。而这也成为首个在香港市场撤离核心零售的品牌。
据悉,Coach该旗舰店2008年开始承租,彼时承租价为260万港元,而2012年再续租时,租金已达560万港元。再加上外墙广告租金,价格几乎是2008年的3倍。但最近一年多来,因各种原因,香港的奢侈品零售业出现了“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状况,且持续很久未得好转,一直依靠中国内地市场拉动的香港奢侈品零售业受到了重创。
事实上,奢侈品在香港撤店,并非只有Coach一家,据悉LVMH集团旗下的豪雅表也计划关闭位于香港铜锣湾罗素街的门店。业内人士分析,香港正失去亚洲奢侈品中心的地位,包括LV、Gucci等大牌在内的多个品牌计划关闭香港的一些店铺,或引发连锁反应。
对于不少年轻的消费者而言,一直以来,Coach都是其“入门级奢侈品”的代表,第一只皮包、钱夹几乎都是Coach,身边朋友们出国,代购最多的也是该品牌。随后包括MichaelKors、KateSpade、MCM等品牌纷纷加入这一行列,业内人士重新将这一类品牌定义为“轻奢”,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用“快上快下”一词来形容轻奢业的特点。
两年前,轻奢正流行,业绩财报相当亮眼,“秒杀”了不少奢侈品大牌,但暴露出的问题就是品牌缺少“灵魂”,追随时尚而非引领时尚,消费者对其忠诚度不高,很快被抛弃。
依赖单一市场
没有哪家奢侈品企业不再重视中国市场,2014年,中国人几乎买走了全球近一半的奢侈品(47%),可以说,不少品牌的业绩主要靠中国消费者拉动。但中国消费者的忠诚度要比他们想象得低很多,在品牌竞争日益多元的今天,过分依赖单一市场,是导致品牌业绩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
几乎每一位奢侈品的研究专家、学者,都把中国市场和日本市场进行比较研究,并认为中国奢侈品的发展路径与日本上世纪80年代奢侈品发展路径有着惊人的相似,甚至认为,国际奢侈品大牌能有今天,必须感谢日本。“日本市场成就了品牌的大名,中国消费者不是从欧洲人那里了解到奢侈品牌,而是从日本消费者那里知道的什么是奢侈品大牌。”周婷说。
日本消费者对商品品质有着无可企及的挑剔,正是他们挑剔的眼光,让奢侈品将品质做到了极致。陈凯告诉记者,公司内部培训,经常举香奈儿日本分公司的例子:一天一位日本消费者拿了一件衣服到香奈儿门店要求退货,理由是质量有问题。而店员反复看找到了一条两厘米的线头藏在了衣服的褶边处,这不得不让店员为其换了一件新的并反复鞠躬,还寄了一把鲜花。而该件衣服退到法国总部,法国消费者试穿后表示线头剪掉就可以了,而美国消费者根本就没有看到那根线头。
对品质的过分执着追求,也倒逼奢侈品牌不断提升产品品质,而日本经济的飞速增长,让奢侈品牌在日本市场收益颇丰,直到今天,不少品牌的财报中还将日本市场单独统计而不归在整个亚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