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知乎为什么从BAT中选择了腾讯?

2021-08-07 23:55:33

 

来源:互联网

知乎为什么从BAT中选择了腾讯?

【中国经营网注】在战略投资知乎这个内容的产生高地之后,我认为不排除今后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推送渠道与知乎的优质内容产品进行深度对接的可能性,最后腾讯体系外的社交媒体在获取内容的渠道上将不得不受制于腾讯,从而进一步强化腾讯社交和信息平台的霸主地位。本文来自钛媒体。

“还好是腾讯。”虽然在预料之中,但也让很多朋友也都松了一口气。目前来看,这个消息为假的可能性应该不高了。真也好,假也好,知乎受到巨头的重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BAT三家中,为什么知乎选的是腾讯呢?在此笔者扯几句自己的看法:

知乎C轮融资已经接近尾声,笔者作为2011年底加入的用户,也见证了黄继新桑刷屏点赞的中早期创业史,到中文互联网声名鹊起,再到发展到4年后的今天,知乎以聊胜于无的主营业务收入获得了巨头20~30亿人民币的估值。知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圈子很有趣,任何一个细分行业在合并达到垄断前都有2-3家较强的企业,比如滴滴快的,携程去哪,大众美团之类的。但是知乎是一个例外,没有一个能与之相当,甚至说连一个对标都没有:百度知道?贴吧?QQ空间?互动百科?天涯?豆瓣?都不是知乎的对标。唯一联系得上的是知乎最早模仿的美国问答社区Quora,但是Quora这个老师也和知乎产生了不断增大的差异,留作后话。

为什么知乎会没有对标?实际上有很多人想做,但是无一能达到为大众所认知的程度,也有很多其他想要做单一领域的问答社区,比如金融类的有很多种邀请过我,但无一成功。我觉得主要原因也许在于,知乎所经营的事业是“知识的管理”。

如果说Wikipedia也是做知识管理的话,wiki就像是自然博物馆,严谨、科学、冷色调,博物馆的管理员和科学家躲在展品的背后默默做着维护;而知乎不同,知乎像是一个喧闹、多元化、动态的广场。用户在广场上分享自己的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其他他感兴趣的知识。同时,这些获得知识的讨论过程会永久性的留在这个广场上,后来者可以听到前行者留下的声音,做出自己的判断。比如我个人在知乎分享自己金融从业的一些观点和看法的同时,就收获了自然科学、美食、旅行领域的知识。而那些单一领域的问答社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知识过于单一,大量同质化的知识和用户在一起时,知识在这个局部无法获得足够的交换从而产生用户的价值。

因此,知识的价值是因人而异的,但是一旦有足够多的知识和足够多的用户,所有人的“效用”都得到了提高。也许有人会说,有社区的地方就有人,有人就有知识,为什么天涯豆瓣那么多的大牛却不能得到知乎如今的地位呢?

因为知乎这个广场上,光有无数的人和声音是不够的,如果声音都是一样的,用户最终不过是淹没在大量噪音之中而已。知乎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有一套迄今为止中文互联网产业中最为成功的优质内容过滤和发现机制。这也是为什么我完全不相信知乎会被百度所收购的原因,百度产品的中心思路是提供用户“可能”需要的信息,并在用户寻找有用信息的过程中加以最大化的干扰,以加入符合其利益的内容。

从另一个角度讲,与阿里系(包括蚂蚁金服)的合作也是不太可能的,首先阿里系已经有微博了,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阿里系更像是一个金融集团,而基于此前我的知识互换的假设,知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价值是不同的,一旦获取也不能重新出售或收回,因此知识的货币化非常困难,对于阿里系来说,不能货币化的资产也许是有用的,但是对一个金融公司来说,无法货币化或者产品化的资产没有变为现实利益的方式。

那么T呢,仅仅是排除法吗?可能也不是,因为腾讯的产品大多基于“人际关系”,而知乎确确实实地建立在人的基础上,腾讯也有足够的需求来获取知识管理的业务。因为腾讯具备足够的战略纵深来回收知乎这样没有收入,每年大幅现金流出带来的正外部效应。作为对比,Quora在美国市场上好像与社交巨头Facebook的气质相距有点远,Quora作为单一英文语言的问答社区,非常重视回答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对于趣味性的重视程度可能不够,也导致了它带来的外部性可能无法被回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