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破解航运业低迷 船企发力智能船舶

2021-08-07 23:09:58

 

来源:互联网

破解航运业低迷 船企发力智能船舶

近年来航运业持续低迷,港航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降本增效成为企业存活的救命稻草。

造船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智能船舶。12月1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宣布,将在上海设计建造国内首艘智能示范船。同一天,由中国船级社(CCS)编制的《智能船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在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期间正式对外发布,该规范将于2016年3月1日生效。

“船舶智能化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往那些‘通过经验做管理’的传统模式已经慢慢被边缘化,非智能化的船舶将无法满足未来船东的要求。”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副院长房泉认为。

智能船舶即将问世

12月1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宣布,将在上海设计建造国内首艘智能示范船。这款以海豚命名的“会思考”的智能示范船i—DOLPHIN的船型是一艘38800载重吨散货船,将在明年9月开工,并计划在2017年交付。

中船系统院平台系统研究所工程师魏慕恒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i—DOLPHIN标志着我国建造的全球真正意义上的首艘智能船舶进入设计建造阶段。”据了解,目前智能船的合同设计和技术规格书已经完成,部分模块已经实现了实船试用试装,并确定了建造智能示范船的商业模式。

魏慕恒介绍,智能船舶以“大数据”为基础,运用实时数据传输和汇集、大容量计算、数字建模、远程控制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船舶智能化的感知、判断分析以及决策和控制,从而更好地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及效率。

如何定义智能船舶?同一天中国船级社发布的《规范》中定义:“智能船舶指利用传感器、通信、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自动感知信息和数据,并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和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来实现智能化运行。”智能船舶规范体系由智能航行、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智能货物管理和智能集成平台六大功能组成。智能化程度上,分别从船舶数据感知、分析、评估、诊断、预测、决策支持、自主响应实施等方面,对应不同的智能功能提出相应要求。

出于应对运营成本增长、船舶操作复杂化以及环保法规日趋严格的需求,国外已有企业启动研究智能船舶的可行性研究。据记者了解,为在智能船舶市场抢占先机,日本、韩国、中国及欧美国家的不少造船企业积极投身于智能船舶的研制。

罗尔斯·罗伊斯(以下简称“罗罗”)甚至已经在研究无人驾驶船舶。罗罗船舶业务创新工程技术副总裁OskarLeVander向记者介绍,未来智能船舶将会沿着从“仅需少部分船员”到“岸上远程操控”再到“完全自动化驾驶”的路径发展,“最快三四年后就会出现首艘无人驾驶的船舶”。

破解航运业低迷

2015年的航运业不容乐观,港航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航运企业并购重组,一大批造船企业倒闭。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报告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指数为80.25点,创下三年来的新低。其中,船舶运输企业延续走低态势,港口企业景气度更是创下历史新低,航运服务企业也出现大幅下跌,中国航运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

降本增效成为企业存活的救命稻草。在11月30日举行的“2015上海航运交易论坛”上,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表示:“针对目前的行业困境,企业唯有降本增效才有出路。成本为王,对于航运企业而言,降低成本就是一种创新思维。”

中国船级社总裁孙立成认为,控制成本需要各方面的努力,而技术创新往往是最有效的手段,在市场不景气的环境下,技术创新更是应对挑战、赢得竞争的有力工具。

对于航运业来说,无人驾驶船舶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效率。罗罗船舶业务创新工程技术副总裁OskarLeVander表示,对于大型船舶来说,即使一段时间无法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也可以通过建立远程控制中心,用少数船员操控多艘船舶的方式减少人力成本。此外,智能化的船舶也有助于优化航行线路、节省燃油。

不过,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副院长房泉对记者表示:“船舶海上航行条件复杂,无人驾驶船短时间内恐难付诸实施,但对于传统的船舶工业来说,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可以推动船舶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船舶营运的安全性和效率,帮助航运业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上述业内人士还认为,中国人口红利日渐消失,船舶工业也面临人力成本优势不断弱化的严峻挑战,而智能船舶作为船舶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够提升航运企业人员效率和用工缺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